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昨天上午,我市一年一度《环境公报》发布!
与往年不同的是,2022年温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不仅通报了当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状况、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成效,更有一份含金量满满的“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温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情况报告。
让我们跟着权威部门发布的专业数据感受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
天蓝水清 噪声更低
《环境公报》显示,2022年,我市总体水质较上年稳步提升。77个市控及以上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断面61个,占79.2%,无劣Ⅴ类水断面。全市三大水系,瓯江(温州段)、飞云江、鳌江所在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100%达标。
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全市海域共52个海洋功能区,夏季(8月)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为95.1%,其中一级(优)158天,二级(良)189天。PM2.5市区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PM10市区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
此外,2022年,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81.7%。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无明显变化。
护航环境质量,全市做了哪些工作?
环境治理、督察整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2022年,我市坚持污染防治攻坚战靶向发力,锚定细颗粒物和臭氧“双减双控”、水质“达Ⅲ消Ⅴ”和陆海协同综合治理、净土保卫和无废创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创建试点,鹿城、龙湾已创成省级“无废城市”。全市小微危废收运体系纳网企业1.7万余家,全年收处危废1.1万余吨,经验做法向全国推介。
全年紧抓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构建“边督边改+举一反三+集中攻坚”整改体系,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清零行动。
我市制定出台《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率全国之先发布《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建设及服务规划》和《民间河长工作规范》2项地方标准;推进“环保管家”服务提质扩面,并率全省之先推进“四本账户”体系建设;EOD开发项目落地温州,洞头海上花园EOD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类项目。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龙湾、瑞安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洞头入选第一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全市共建成美丽温州体验地48个。
“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温州生态环境成绩单如何?
环境整治、美丽创建硕果累累
发布会介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八八战略”引领下,温州全面推进两轮“811”环境严管区整治、“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水质方面,全市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03年的46.3%提高至2022年的79.2%;平原河网劣V类断面占比从2003年的57.1%到2022年的全面消劣,水质优良率由25.7%提升至59.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十二年保持100%。
空气质量方面,自2013年开展细颗粒物(PM2.5)监测以来,其浓度从每立方米58微克下降至2022年的每立方米24微克;环境空气优良率从68.8%提高至95.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51天提升到2022年的347天,增加96天。
声环境方面,2022年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基本稳定在100%,夜间达标率由2003年的25%提升至2022年的81.7%。
“八八战略”实施期间,我市先后实施两轮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第一轮建成投用固废危废、污泥污水等处置项目86个,新建城镇污水管网780公里,率全省之先建成小微产废企业危废统一收运体系。第二轮提升行动谋划推进七大领域109个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项目32个。
生态创建成果显著,我市先后创成2个国家级生态县、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省级生态县、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16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