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讯 3月30日,位于福鼎市点头镇的中国白茶核心主产区茶青交易市场正式开市,现场人头攒动,茶农和茶商看茶品茶、开秤交易,好不热闹。
“跟老市场相比,这里更大、更规范,我们采完茶就可以及时到市场内卖出茶青,还能价比多家!”看着崭新的市场,老茶农章庆养大为赞许。
作为福鼎市茶叶交易流通的一个重要平台,该茶青交易市场总投资3620万元,单体单层建筑面积4977平方米,室内共有茶青摊位128个,通过规范化运营管理,可同时容纳近万人进行茶青交易,畅通茶企、茶商、茶农多向选择渠道,真正实现产销两旺。
交易环节更智能
中午11点刚过,在茶园忙活了一上午的茶农陈常岸收获颇丰,迫不及待拎着一整袋新鲜茶青走进市场,期待卖个好价钱。
询问、议价、上秤……摊位前,陈常岸拿出茶园信息卡在“茶小E”电子智能秤上扫描,由工作人员输入单价、去除皮重后,自动生成电子凭票,交易便顺利完成,信息同步上传至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
据了解,以往的传统收茶模式,大都由人工手写核算茶青斤数、单价、实际交易金额等,再手动录入系统,而茶农依靠手写小票作为凭证,过程易出错、易混乱。如今,将茶园信息卡与“茶小E”相结合,可“一站式”完成整体流程,不仅为企业解决数据统计难题、节省员工成本,也为茶农节省了排队、签单的时间。
“每一笔交易都有数据台账,减少出错率,我们心里更有底!”董得茶业茶青收购员说。
实名交易,源头可溯。2021年,福鼎在全国首创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体系,对全市茶青采摘、交易及茶叶生产、销售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管,让每一片茶叶有据可查;2022年,再度升级,将市场分析、气象因子及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纳入大数据平台,创建茶产业链AI智能化分析终端,创新“茶小E”电子智能秤等,高效省时。春茶非现金交易成为长江以南最大的云闪付农货购销场景。
“今年,我们将全面提升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运行水平,特别是在系统安全性、茶企使用便利化和品质品牌管控应用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系统软件升级、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安全三级等级保障和物理存储不可逆转全程留痕的特性,推进茶青扫码交易全覆盖和原产地福鼎白茶赋码销售,启动老白茶大数据溯源赋码工作,努力实现所有福鼎白茶产品安全可靠能溯源。”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说。
守正创新,厚积薄发。而今,福鼎已成功实现茶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连续13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茶企整体诚信经营、良性发展,有效带动38万涉茶人员增收致富。“福鼎白茶”兴起,也带动全国14个省份几十个县的产茶区种植和制作白茶,推动白茶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市场管理更规范
在中国白茶核心主产区茶青交易市场办公室可视化大屏幕上,影像跃动不停,正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监控着现场的一举一动。
茶青交易市场管理所所长陈永恒介绍,市场开市后,实行错峰交易,每天4:30至7:30和11:00至20:00为茶青交易时间,7:30至11:00为茶干交易时间。除了监控系统,现场还有几支队伍常驻监管。
“目前主要有管理所、工商系统、茶办、银行等队伍在场,在保证茶青扫码交易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茶青不落地、防止外地茶流入等方面的巡查。”陈永恒说。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性、工艺天然性、功效独特性等显著特点。为保障茶业市场健康发展,该市场设置两重“关卡”:一方面严把市场入口,实施人车分流,持有门禁卡的茶青运输车方可进场;另一方面,对未经凭证扫码交易的茶叶,视同外地茶青,对不履行追溯体系要求的生产经营者,有关部门将依照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给予查处。
“现在从市场收购茶青后,直接通过茶青车运输到厂里,几分钟就可以投入加工,再也不会因耗时过长发生茶青‘发红’现象了。”永香茶业负责人陈隆标透露,随着春茶季开启,该公司订单量与日俱增,比去年同期翻了1倍多。
来自浙江的茶商李兴早早在市场内“蹲点”,计划采购一批品质优异的“白牡丹”。“茶青市场规范化,茶农集中,比零散的点收购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我们也能收到更多好茶!”
据介绍,该市场将持续完善周边路网等配套设施,优化茶产业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茶青交易需要,同时承接茶企展销会、斗茶赛等重要茶事活动,促进白茶文化推介,助推福鼎白茶产业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