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情传真  >> 查看详情

十万温商逐梦丝路黄金通道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18-05-08 09:33:58 
分享:
        河西走廊绵延千里,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也是习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兴热土。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千上万的温州人来到甘肃掘金逐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续写新传奇。如今,约10万温州人活跃在甘肃各行各业,成为新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温报集团“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采访组日前走进甘肃,寻访在甘温州人40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逐梦故事。

  -筚路蓝缕

  深耕甘肃四十年,在甘温商三次转型

  木匠、裁缝、理发师、推销员……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批赴甘温州人中最常见的职业。依托温州低压电器、印刷、服装等产业的发展,和散布于全国各地的众多乡亲一样,在甘温州人随后承担起了为温州制造业开辟大市场的角色。

  “凭借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第一批温商很快从个体买卖起家扩大经营,盘下店面、办起加工厂,实现了第一次转型。”甘肃省温州商会会长汤宝金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资本积累增加,在甘温商大量转入房地产开发、商场经营、矿山开发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仅商会会员单位年纳税额就高达数亿元,为甘肃提供就业岗位数以万计。

  以新能源、医疗服务、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第三次转型,近年来正在当地温商群体中衍生。

  连日来,温商郑银才一直往返于金昌和兰州,为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奔波。来自乐清的他和许多同乡一样,最初在兰州从事电器开关销售。“老本行干了20多年,潜力不足了,正好国家出台系列新能源政策,甘肃太阳能资源丰富,大有可为。”2014年,郑银才投资组建金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开发。如今,金耀控股旗下拥有多家发电公司,在河西走廊上布设了上百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年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能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居民用电。

  兰州雁西路上的普惠体检中心是甘肃规模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体检中心创办人郑伯富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兰州,跟着亲友从事电器销售。

  “电器行业市场饱和,竞争日益激烈,高端医疗服务业才刚刚迎来起步阶段。”2016年,郑伯富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了这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体检中心,开始转型之路。短短一年多时间,已为当地3万余人提供体检服务。

  -集群发展

  整合资源开拓市场,依托商会做大做强

  随着当地温商群体的壮大,甘肃省温州商会于2007年应运而生,10万在甘乡亲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去年,一位商会会员的国外资金往来款项被指涉及洗钱,五张银行卡内的500多万元资金被陇西警方冻结。“500万元长期冻结,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极大压力,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汤宝金当时恰好在陇西开发项目,接到时任甘肃省温州商会会长张建友的信息后,立即同甘肃陇西警方沟通。凭借商会及他本人的社会影响和信誉担保,当地警方很快调查排除了嫌疑,解冻了温商企业的资金。

  商会去年换届后,商会常务副会长、兰州汇胜工贸有限公司购物中心董事长陈宜进主动挑起法制维权部的重任,为在甘温州老乡维权。依托商会的法律顾问和合作律所,陈宜进计划接下来为会员单位签订的重要合同进行把关,为会员的诉讼纠纷提供法律援助。

  “我来兰州20多年了,曾吃了很多亏,欺诈、侵权都遇到过,大多通过法律手段成功维权。”陈宜进说,几次维权都得到了商会同仁们的大力支持,自己积累了些经验,在律界也颇有人脉,他希望发挥专长帮助老乡维权,“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商户,遇事不知道怎么应对,尤其需要商会的协助。”

  两年前,一位平阳老乡同兰州永登一家水泥厂合作开矿,温商投入数百万完成前期建设后,水泥厂却单方面中止合同,还拖欠了大批货款。陈宜进指导老乡通过诉讼程序施压,迫使水泥厂退让,双方最终成功调解,合同得以继续履行。

  “商会内设有会员发展部、法制维权部、公益事业部、经济发展部、接待联络部等机构,以服务会员、宣传政策、协调关系、凝聚温商、投资甘肃、经济发展为主要职责。”汤宝金介绍,通过抱团发展,和各级政府协作,商会近年来整合温商资源,分享投资项目,兼并、收购了甘肃省内外多家企业,开发了系列项目,推动会员企业的集群化发展,让温商品牌更响亮。

  -善行天下

  既抱团做生意,也抱团做公益

  身处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人在甘肃喜欢“抱团”做生意、闯市场,更喜欢“抱团”做公益行善事,大力书写文明篇章。

  在国家级贫困县定西市渭源县的莲峰镇岔口小学,离兰州200多公里,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校舍崭新。该校是2010年由在甘肃的温州企业家捐资32万元修建的希望小学。

  “以前的校舍破烂不堪,每逢下大雨,教室里就下小雨。有时教室屋顶还会掉砖瓦,特别危险。”57岁的岔口小学教师冯瓯龙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分地说,“后来,一批温州企业家捐了30多万元,县教育局配套10万元,村民投工投料2万元,共投入资金40余万元,2010年年初建成砖木结构教室、教师办公室等15间,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真的很感谢温州人。”

  像岔口小学这样的温州慈善小学,在甘肃共有5所,都是由温州企业家扶贫助教工作委员会捐盖。

  汤宝金介绍,甘肃省温州商会一直秉承“生存于社会、发展于社会、回报于社会”,致力于公益事业,广大会员先后为地震灾害、新疆德惠商品城火灾、南方冰冻灾害、青海重病儿童、社区孤寡老人等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比如,"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商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筹得赈灾款141万元和10车灾区急需物资,直接送到灾民手中。

  “发扬乐善好施、饮水思源、扶贫济困的美德是温州人的一贯作风,期望用温州企业家的行动感染更多有爱心的人,为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汤宝金说,广大温商用实际行动做了大量的慈善公益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认可,多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创新驱动

  “产学研用”联动,谋求转型发展

  4月19日,以“互联网新零售背景下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兰州大学企业创新研究中心第二次企业主题调研在兰州白云宾馆召开。

  研究中心成立于去年9月,主要由在甘温商发起,通过汇聚西北第一学府兰州大学的科研资源、师资力量,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创新体系,打造中国西北地区企业发展的高端智库平台及优秀企业家交流学习平台。来自苍南的兰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甘肃华利集团董事长李忠鑫担任理事长。

  “我们长期从事商品零售、批发,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寻求突破又保持现有的产业不走下坡路,我们要好好学习时代的商业发展规律,不至于被其他商业模式替代和超越。”新天乐百货负责人、温商陈晓光如是说。

  兰州大学企业创新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主办了多次企业家论坛,先后赴陇南、定西、武威、天水等地开展企业主题调研、兄弟商会考察交流等活动。今年8月,还将组织二十多家理事单位前往美国游学。

  “我们这代人都是从改革之初一路走来,经历了数次转型,靠的是‘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李忠鑫说,这一代企业家受教育程度普遍有限,研究中心将团结温商、浙商群体,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培养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以应对未来的跨越转型。

  他山之石

  从兰洽会到文博会

  平台助推招商引资

  “深化经贸合作,共建绿色丝路”,走在兰州街头,第二十四届兰洽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主题语不时映入眼帘。

  甘肃兰洽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国际性品牌经贸盛会之一,成为甘肃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去年兰洽会上,仅兰州市就签约项目164个,签约总额1114.35亿元,投资客商中不乏温商身影。

  改革开放初期,大批温商来到兰州,他们从小生意起家,许多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甘肃省定西市政协原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梁笑玉长期在当地财贸、经济等部门任职,对在甘温商非常熟悉,也长期关注温州的发展。

  “温州人的勤劳和商业天赋是有目共睹的,在甘肃成就了许多商业传奇,甘肃人对温商是很敬佩的。”梁笑玉说,温商创办的企业不仅带动当地就业,还把改革精神带到了大西北,激励着许多当地人创新创业。

  在他看来,温州本土资本、人才等要素更充足,在招商引资方面有更大的空间。而甘肃,正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搭建了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一批国家级的平台,这方面经验可供温州借鉴。

  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中国(甘肃)新能源国际博览会等展会节会,如今已经是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载体。

   >>>甘肃温商·金名片

   在甘温商约有10万人创办了不少龙头企业

  甘肃省,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区段。过去的四十年间,大西北丰饶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批温州人来此创业寻梦。据甘肃省温州商会统计,目前在甘温商约有10万人,从事房地产开发、矿业开发、移动通信、装饰装潢、建筑材料、包装印刷、低压电气、服装鞋帽、日用百货、餐饮娱乐、食品加工等行业。

  在房地产开发、低压电器、服装等行业,温商创办的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许多已经发展成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2007年,甘肃省温州商会经该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成立,在推进温州与甘肃经济合作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商会成立以来,团结在甘温商,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打造商会和企业品牌。依托商会平台和各级政府协作,兼并、收购了甘肃省内外多家企业。当地温商还热心公益事业,为汶川地震、南方冰冻灾害、青海重病儿童、社区孤寡老人等积极捐款捐物,在甘肃贫困山区捐盖了一批希望小学。

   >>>记者手记

  甘肃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原交界处,降水少,气候干旱,素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说法。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就有大批敢为人先的温州人背井离乡来到了甘肃。凭借“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他们在这里掘取了第一桶金,也把改革开放的精神带到了河西走廊。

  彼时,“姓资姓社”尚在争论。敢想敢干的温州人已经早早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先是以木匠、裁缝、理发师或推销员等身份出现,没几年有人盘下店面、有人办起企业,再后来有人开起商场、有人建起楼盘。

  “温州人经商有天赋”“兰州几个大市场都是温州人开的”“我做服装生意就是向温州老板学的”……连日的采访中,得知我们来自温州,当地人对甘肃温商多有赞誉。在一位当地官员眼中,温商如同希腊神话里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GDP,更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创新创业的意识。

  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甘肃省温州商会的前身就是一群温州人筹办的甘肃省慈善总会温州企业家扶贫助教工作委员会。起初,他们通过慈善事业凝聚到一起,而后才逐步发展筹建了商会。利义兼顾、德行并举。掘金大西北的同时,甘肃温商也把温州人善行天下的理念传播到了大西北。(温州日报)

相关乡情传真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