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日报》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2月19日,浙江召开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定调明年政策走向。这个最权威的风向标下,浙江各个经济领域都在谋划什么“大动作”?记者在采访相关厅局时发现,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关键词句,已经出现在明年的工作谋划中。
关键句: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拉动启动快、见效大。其中,重大项目建设,更是推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今年,浙江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走出了非同一般的速度。以往,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会在年初和年中各举办一场。但今年加了一场——11月,全省稳进提质金融工具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7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538亿元。三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达18544亿元,这些有效投资燃起了各地抢抓项目的激情。
新的一年,浙江的投资方向在哪?“坚持‘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2023年他们将突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415X”产业集群、三大科创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谋实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
重大项目依然是浙江的重头戏。明年浙江将筛选一批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投资规模大、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重大项目,以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四大万亿产业的重大项目,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重大项目谋划思路上,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从注重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从独立建设向跨区域统筹部署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多价值复合支撑转变等,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
强化民间投资,也是扩大有效投资思路之一。记者了解到,浙江将用好重大项目推介、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相关举措,支持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等,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关键句:以山海协作工程和“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提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浙江把“先手棋”落在山区26县,而且步子迈得很密:
10月,浙江同意整合设立浙江磐安经济开发区、浙江莲都经济开发区等,至此山区26县实现开发区全覆盖;持续深化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和“一县一策”,前三季度,山区26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
据了解,“山区26县”依然是明年的聚焦点——全力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是浙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标志性成果的重点。
“山海协作”将会不断深入。浙江将聚焦平台共建、产业共兴、项目共引,加快推动“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高质量落地生效。
“一县一策”将会迭代完善。过去一年,山区26县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永嘉县泵阀产业、淳安水饮料产业、天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武义五金产业等百亿级规模主导产业。2023年浙江将加快步子,争取形成15个以上百亿级规模的“一县一业”。
此外,浙江将补齐山区26县交通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务等的短板,推动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句:大力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
稳外贸稳外资,浙江今年格外拼。
12月初,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后,浙江立马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与经贸活动,这一拼经济抢订单的消息登上了热搜。事实上,在此之前,浙江就已派大批人马出海稳订单,29班商务包机、34条定期航线、1780多人,带回了超26亿美元的进出口合同和意向合约。
2023年外贸如何稳?浙江已有了谋划。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外贸,第一件事就是稳订单。明年他们将制定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加大重点展会线下参展、外贸金融体系建设、外贸龙头企业培育等的支持力度。
“千团万企拓市场抓订单”行动将更加热闹。明年,通过分阶段、分国别、分行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企业团组都将纷纷出海拓市场。“两稳一促”攻坚专班、出口专班也将做好保障工作,助力企业抓抢订单。
在今年的进博会和首届数字贸易博览会上,一系列大项目的签约分外亮眼。像这样在展会上配套投促活动,正成为浙江招引外资的“标配”。新的一年,浙江除了继续利用好展会溢出效应外,将在重点制造业领域举办各类推介会。
与各领域知名基金联手,也是浙江招引高新技术项目的途径之一。2023年,浙江将加强政府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联动,除了建立完善的基金招商伙伴体系、基金服务平台和投资顾问团队外,还将举办基金投资论坛、建立基金项目清单。
关键句:促进制造业稳健运行、结构优化。
今年浙江的工业经济,可谓顶风前行,“三重压力”之下又叠加疫情散发、高温缺电、台风影响“三大变量”。
对此,浙江先后出台了“5+4”政策、减负强企45条、减负纾困27条等5批政策,同时实施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十链百场万企”活动和精准破解企业难题的“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不遗余力减轻企业负担,夯实工业“压舱石”。今年1月至11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997亿元,同比增长5.0%,持续领先全国。
新的一年,工业“挑大梁”筑牢经济“压舱石”,浙江怎么干?一句话:实施逆周期调节,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稳进提质。
记者从省经信厅了解到,浙江将通过打造“工业智治”重大应用,梳理全省逆周期调节政策池,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增量政策;制定好新一轮减负降本政策,力争全年减负2000亿元。同时,通过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更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更多雄鹰企业、世界500强企业。
稳投资促技改,盯住“重、大、新、急”集中发力。抢抓新发展机遇,实施“三大千亿”投资工程。实施千亿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600项以上,年度投资1650亿元;实施千亿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工程,年度投资1800亿元;实施千亿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投资工程,实施项目150项以上,年度投资1000亿元。
全力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更多空间。推动制造业走集群发展之路,开展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和“新星”产业群创建。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攀高升级行动计划、新一轮5G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和数字经济产业平台提升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关键句: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过去几天,全国范围内,就有多地“一把手”或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或到企业调研,听取意见建议,为企业提振信心。
12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就在杭州调研新形势下提信心、抓机遇、拓市场、促开放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他提到,要探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度和机制,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己人,在情感上做到真心,在交往上做到公心,在制度上做到安心。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今年以来,为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浙江先后出台四轮稳进提质政策。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完成减负金额3188亿元(不含缓税),提前超额完成年度3000亿元的减负目标任务。
新的一年,“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浙江将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五大环境,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浙江将围绕“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确保政策直达各类主体。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用法治为各类主体保驾护航,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更要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让企业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