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孕育优质农产品;80%以上市域面积是农村、近70%的人口是农民,蕴含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巨大潜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而散,意味着组合、优化的更多路径。这三对饱含辩证统一关系的发展“课题”,前半句指明了阻碍丽水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症结所在,后半句则提供了答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2014年9月,以市域为单位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甫一诞生,便将回答这一课题作为追求和使命。围绕做最优品牌运营商和最强农业实体企业的双定位,持续推进市场化实体化转型,逐步形成了以“丽水山耕”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产权交易、专业市场、乡村建设等4大业务板块。2021年,“丽水山耕”紧跟市场节奏进入转型升级,在聚力搭建品牌管理、会员服务体系的同时,填补产品空缺、加快基地建设、优化市场布局的接续努力中,相继探索出共同探索山区农业发展样板、品牌倒逼产业升级样板、品牌运营商共富引擎样板三大样板,绘就起一幅丽水三农的共富画卷。
如何把“小散精”的山区农业产业培育壮大?订单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我们只管按照种植要求提供优质产品,技术和市场都有专业团队兜底,不出村也能每年增收2万元至3万元,这日子过得有奔头。”在莲都区大港头镇小井村,“订单农业”让当地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订单农业”是根据与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合同要求,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新型农业产销模式,近年来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将其作为合理保障农民收益的重要举措。
小井村有优良的先天条件,外头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21年,市农投公司以小井村为试点,在全市探索多种订单农业发展模式。通过与上海正大集团等单位合作,把千家万户的高山蔬果“打包”出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姻,拓展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渠道,也鼓起了高山远山农民的腰包。
试点的成功,进一步释放了绿水青山蕴含的“金山银山”潜力,目前,“丽水山耕”紧盯标准化供给能力,新建了订单基地8个,遂昌冬笋、龙泉有机茄子、庆元的黄牛肉……越来越多的丽水农产品,跨“山”达“海”。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集中揭示了这样一条经验:谁掌握了延伸产业链条技术、谁拥有做大精深加工平台,谁就能在市场机制下获得先机。
对于丽水而言,更是如此。甜橘柚产业,印证了丽水农业产业倒逼转型升级的成功探索。
丽水蓝城农业公司,在全市拥有甜橘柚联盟基地7700亩,过去囿于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的短板,有着“吃一口就忘不了”美誉的甜橘柚长期存在销售期短、储存难度大、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目前我们这一产品的产量达到了1400吨,可生产甜橘柚全果饮品约3000吨,按照同类产品2.5万元每吨的价格计算,这一创新预计能为我们新增产值7000万元。”蓝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致力于推进全市品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丽水山耕农业发展研究院成立,成立大会上还进行了产品研发创新揭榜挂帅活动,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众多专家成为研究院专家,联袂为丽水农业发展把脉。蓝城公司正是通过揭榜挂帅活动,成功研发出了甜橘柚全果饮品加工关键技术,实现逆袭。
在此基础上,市农投公司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首轮“丽水山耕”新产品研发揭榜挂帅活动,最终,涵盖果蔬、林特、中药材等在内的17个深加工产品项目通过验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
品牌运营的重要一环,即是物流仓储的建设。
近年来,在市农投公司的运作下,围绕“丽水山耕”品牌,基地产地仓、县域集货仓、市域中心加工仓、销地城市仓四级仓储顺利布局,县域、县际、城际、城市四级冷链配送连通,同步组建的市、县两级农服指挥中心,初步构筑了“丽字号”农产品与大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体系,以“丽水山耕”杭州门店为例,从农户采摘到市民尝鲜,277公里的空间距离化为最短9个小时的时间距离。
在“四仓四配两中心”冷链物流体系下,“丽水山耕”产品累计进驻20余家大型连锁商超、180家单位食堂,市场销售拓展至长三角12个重点城市,其旗下的拳头产品,已经保质保量供应江浙沪市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将带着丽水鲜嫩味,卖出都市“高身价”。(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