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个月温州出口额超千亿元,同比增长7% 外贸“回暖”,怎样更好“走出去”?

时间:2021-08-27 21:52:3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今年前七个月,我市外贸走出一根漂亮的大阳线。鞋靴、塑料制品、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目前稳中有升,特别是电气控制装置、汽车零配件、眼镜等商品分别出口74.3亿元、44.5亿元和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5.8%和20.6%。

当前,外贸出口虽然保持了稳定向好局面,但在全球需求依然疲软的情况下,我市出口仍将面临不少挑战,展望未来的外贸走势,不少企业家居安思危,反而多了几分担忧。

订单回流

产能填补难持续

据我市有关部门分析,今年前7个月出口增表明外部市场对轻工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客户越来越挑剔,对产品的结构和品质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市一些传统产品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不断获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我市的鞋靴、塑料制品、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目前稳中有升,像鞋靴、塑料制品、服装今年前七个月分别出口了115.3亿元、63.3亿元、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8%和11.5%。

尽管今年前七个月外贸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不少外贸企业对后期的出口形势表示谨慎乐观。

“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较好,工厂最早复工复产,在很多国家还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影响了他们的纺织品出口,有些客户等不及了,就跑来买纺织品。”市外贸服装商会相关负责人看来,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较好,我市纺织品制造业上下游均恢复至疫情前的正常生产节奏,承接了部分海外订单,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凸显。然而,随着下半年疫情的控制趋稳,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业出口订单恢复,原来回流的订单势必会有一部分流回去,我国纺织加工替代作用正趋于弱化,也将传递到作为服装生产大市的温州,后续走势不容乐观。

“七八月的订单已经全部出货,但客户没有再追加订单。高峰期是在三四月,那时订单最多。”在瓯海从事服装生产的卢先生表示,目前服装出口开始有点火候不足。

一箱难求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不可忽视的是,近期国际运费上涨和港口拥堵的现象仍没有得到充分缓解,外贸集装箱依然“一箱难求”。物流成本成倍上涨,导致我市外贸企业出口商品利润被挤压。

一家采用FOB模式结算(对方付运费)的机电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运费风险由客户承担,但由于近期运费涨幅超过预期,公司也与客户协商承担了一部分运费,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利润。

近期上游原材料涨价成为影响下半年出口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由于部分企业议价能力弱,导致一些企业无利可图,企业接外贸订单意愿不强。影响最大产品类别主要有鞋类、服装、眼镜等传统轻工产品。“成本上涨之所以没法消化,主要是因为来自海外的需求萎缩。此外,订单也在大量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不少企业诉苦道。

好在中欧(义新欧)班列温州号源源不断地向欧洲国家运送日用商品、服装鞋类、汽车配件等“温州制造”,有效打通温州通往欧洲的“黄金通道”,据统计,今年1至7月,中欧(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合计开行54列,同比增长近3倍。尽管如此,海运依然是我市出口的主要方式,在近日举行的外贸服装企业座谈会上,如何加大组货力度,形成固定发动量,成为不少企业的呼声。

高企的物流成本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前,我市商务部门将建立企业问题“汇总评估-会商交办-督查反馈”的常态化实体化闭环运行机制,联合海关等部门开展“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促外贸指标冲标升位”专项行动,并积极争取省海港集团和浙江海港国际联运公司等方面支持来破解“有单不想接”“增产不增利”现象。

搭建平台

融入跨国产业体系

作为外贸大市,我市外贸加工工业比重大,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加上受外需疲软、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影响,极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外需压力不减,企业要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着手,千方百计向产品的高附加值转移,而内需提振则更多依赖政策面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市“五大开放平台”加速落地,我市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也为外贸企业共克时艰、化危为机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市外贸协会会长陈晓晖认为,外贸企业要充分融入平台经济,实现捷足先登。如温州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温州联动创新区、温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并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要发挥平台的引领作用,以系统集成的理念加快各平台建设,发挥整体优势,避免各自为战。

展望今年全市外经贸发展机遇与挑战,市委党校的外贸课题研究组专家建议,发挥重大开放平台优势,提升外贸能级的同时,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提升,鼓励企业投资境外出口加工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各类境外平台,形成跨国产业体系和价值链体系,推动海外园区的创建升级工作,引导园区积极与温州企业对接,推动温州企业抱团更好地“走出去”。(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