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小散”、转型快成长,小微园正成为广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沃土”。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59个投用2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园集聚企业2901家,其中规上企业324家;亩均产值532.1万元、亩均税收22.2万元,实现大幅提升,这意味着,温州正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小微园建设促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然而,小微企业也一度面临着产业低散乱亟待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空间不足急需拓展的困境。在传统制造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温州于2013年率全省之先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旨在通过加快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公建配套、构建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梦工厂”,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小微园105个。
近年来,当小微企业园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土地出让、规划建设、企业入园、亩均效益、运营管理和合同履约等方面问题与不足也开始暴露。对此,今年,我市以小微企业园“十条刚性措施”为引领,从“产业集聚度、入园规范度、生产安全度、运营满意度”等四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质增效,以小微园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成长。
瞄准“小而专”,突出主导产业,引导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提升产业集聚度。严格园区规划、入园标准,生产制造类的园区,占地200亩以下的园区原则上只能规划一个主导产业;明确园区主导产业70%的底线要求等。在龙湾的精铸小微园,30多家小企业通过整合重组成8家股份制公司,以联建模式开发建设,通过加快铸造企业关停淘汰,力促产业集聚发展。在永嘉县珠岙轻工产业园,通过对入园企业的摸排,不久前要求5家不符合主导产业要求的企业限期搬离。据介绍,今年纳入我市绩效评价的59个小微企业园,主导产业集聚度均达70%以上。
瞄准“小而高”,突出亩均综合效益,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管理规范度。制定入园管理合同模板,明确相应违约退出机制,截至8月底,全市已合计补签入园合同2916家。完善违规清理机制,对存在违规出租转租问题的企业,通过限期退出、关停企业、腾笼换鸟等方式,进行清理,截至8月底,全市清退不合规入园企业192家。同时,今年以来,我市完善小微园厂房流转机制,加强对园内厂房转让、出租管理。
瞄准“小而好”,突出系统集成,改变传统工业园简单的“工厂集聚”模式,硬件软件两手抓,提升运营满意度。加强公共配套设施,要求各园区必须建设必要的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洞头区就针对霓屿紫菜现代园员工宿舍配套用房不足的问题,由属地街道收购园区内空置厂房改造为员工宿舍。加强园区运营管理,要求100亩以上园区开发建设单位必须建立或引进专业化运营管理机构,100亩以下园区须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龙湾区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入浙江科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空港新区6个小微园提供规范化管理和一站式综合服务。
我市更进一步加强小微园数字化建设,制定《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评价标准》,力争全年完成30个以上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建设,目前,瓯海区科创园等3个园区已获评省数字化示范园区,鹿城装备制造小微企业园等5个园区获评省数字化试点园区。(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