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情传真  >> 查看详情

谋定后动 温州如何当好长三角的南大门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0-06-14 13:17:17 
分享:

       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作为浙江南大门的温州,正在编织一个与长三角一体化有关的"梦"。

  6月11日,温州市印发《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5年)》。温州想达成怎样的目标,轮廓已经清晰可见:全面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在基础设施、科创资源、产业平台、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互联互融。

  争取过来的一体化

  温州人擅经商,不仅因为常有危机感,更因为善于抓机遇。

  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温州方案发布的日子,离刚刚过去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闭幕不到一周。在如何拥抱一体化的问题上,高层论坛无疑给了长三角城市全新的启迪,比如在论坛中,经济学家周其仁就强调"来来往往"的概念,而温州的行动目标恰好与之不谋而合。

  事实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宏伟布局之中,原先并不包含温州。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温州确实太"南"了。按照温州市市长姚高员的说法,一体化,可以说是温州争取过来的。

  前不久,一场温商云集的年会上,姚高员代表温州市政府出席并发言。在他的发言中,可以清晰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对温州而言的特殊性。姚高员表示,温州因为区域位置的原因,原本属于国家"海西战略"的一部分,后来经过当地的努力,不仅仅进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序列,地位上更是长三角27个核心城市之一。

  一句"努力",是温州用存在感改变未来发展的高度凝练。因为在事实上,也只有用实力提高城市影响力,才能争取政策的更多红利。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温州的经济有过辉煌,也有过危机。长期在稳企业、提内需、促开放三个层面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迎来高光,温州以6606亿的经济总量,一举超越沈阳、长春、石家庄、哈尔滨4个省会城市,以及山东潍坊,重返全国30强。

  温州的通盘考虑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规划编制属于自己的方案,这也让行动方案的出台成为某种规定动作。正是这些规定动作能一览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把握是否精准。

  温州的方案是常规的。因为从内容上看,融入与融合已经成为一体化的题中之意,因此,产业协同、城市能级提升、优化交通条件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细分领域的纲领性规划,并不能说是温州独有的操作。当然,这些常规操作也证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确实有可以复制并借鉴的经验,成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动力。

  温州的方案又是特殊的。这仍然源自于这座城市的特殊,长三角一体化和"海西战略"在温州形成政策上的双向叠加。所以温州在这份行动方案中,清晰地将自己定性为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城市、上海高端资源溢出的重要承接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枢纽。

  一体化发展,仍然要以产业为先。为了形成与目标定位匹配的产业格局,温州在方案中特别强调对接上海。比如在产业链培育上,温州不仅要完成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发力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甚至明确细化到世界级的智能电气产业,千亿级时尚智造产业等,这些目标都离不开上海。又如在具体的合作模式上,温州要努力探索一条"技术在上海、转化在温州"的路子,真正把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落到本地。

  交通更是决定一体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处于长三角南大门的温州,在交通一体化的问题上尤其需要下功夫。因此方案明确指出,加快形成"521"高铁交通圈。不光如此,温州给自己的定位更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城市。温州市长姚高员在一次讲话上就曾透露,温州在2019年投资476亿用于交通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更要投入515亿元,"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温州如今重回全国30强,但在长三角区域内,仍有10个城市经济总量高于温州。强强对比,温州包括经济增速、人口增长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相对偏弱等短板也更加需要足够的重视。而破解这些问题的方法,离不开更高质量的发展,用温州特色的说法便是,实现制造业发展的双轮驱动。

  相应的,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发展红利,无疑是再塑温州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更高程度的一体化,势必为温州这座永不止步的城市,带来更为丰富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支撑,实现五年内成为长三角经济新增长极的温州雄心。(来源:天目新闻)

相关乡情传真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