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刘洋)“在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巴拿马和中国在经贸、人文等方面的交流更为密切。巴拿马还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全国性节日。”巴拿马奇里基华侨联谊会会长林伟彬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期间,海外侨领在主题交流会上就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行探讨。
林伟彬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资企业在巴拿马的数量不断增长,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路桥、地铁、水务等基建工程。作为中南美洲的“咽喉要道”,巴拿马在国际贸易海上运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中资企业参与到巴拿马当地的基础建设推进了两国贸易通畅和自贸区建设,同时带动了其他中南美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在巴拿马随处可见中国品牌和产品。中国生产的汽车和手机在当地市场的占比每年都在增加。”林伟彬说,不同于十年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如今能在巴拿马市场立住脚跟不再依赖于价格优势,而是通过过关的产品质量、服务当地民众生活需求的产品设计赢得市场。
在林伟彬看来,巴中两国在农业、海上运输、金融领域有较大合作潜力。巴拿马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当地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强烈。为促进双方交流,林伟彬在中国邀请了一个技术团队到巴拿马进行农业技术交流。当地的农业从业人员对此类活动很感兴趣,并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技术交流项目,帮助提高农产品产量。
“‘一带一路’倡议让两国实现了互利互惠的共赢发展,也让巴拿马当地人民对中国人的印象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巴拿马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林伟彬表示,当地华社可与国内的艺术团合作,将各类形式的中华文化带到巴拿马当地,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会长徐晖同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的友好形象,也让非洲当地民众愈发认可中资企业和侨商侨企。包括蒙内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投资项目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更是让中国形象“走进”了非洲民众心中。
“非洲许多国家提出了工业化发展愿景。在交流中,许多非洲学者和政府官员向我表示,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模式和路径具有借鉴意义。”徐晖说,非洲的学者们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国如何强化工业基础,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徐晖表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各国共享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帮助他们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产业职业技能。以徐晖所在的肯尼亚为例,“一带一路”倡议为当地农业和制造业带来所需技术和外资。侨商侨企和中资企业也从中觅得新商机。
“贸易仅仅是一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侨商侨企更应思考如何在当地真正扎下根来。”徐晖说,“扎下根”意味着要站在当地企业发展需求、民众生存需求等角度,共享行业利益,保持良性营商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