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题:华侨华人与中国冰雪运动有何不解之缘?
——专访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门睿
现代冰雪运动起源于欧洲。从其进入中国,到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华侨华人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华侨华人与中国冰雪运动于何时、因何事结缘?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过程中,华侨华人做出了哪些贡献?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详细梳理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冰雪运动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冰雪运动兴起离不开体育事业整体发展。近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缘何对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抱有强烈愿望?
宁一: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海外华侨华人身处异国,对列强侵略祖(籍)国和同胞遭受欺辱有着强烈的伤痛感受。他们迫切希望民族振兴,尤其希望通过发展体育事业树立强健的民族形象。孙中山曾指出,“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爱国侨领陈嘉庚在捐建的学校中积极贯彻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理念,同时将武术作为国术在海外推广。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归侨积极参与新中国体育事业建设。如新中国归侨体育名将的“伯乐”方定埙,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游泳运动员吴传玉,乒乓球世界冠军林慧卿,女篮“小老虎”陈常凤,多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黄强辉等。在归国华侨的共同参与下,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为起步相对较晚的中国冰雪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基础。
中新社记者:华侨华人与中国冰雪运动何时结缘?一些中国优秀冰雪运动员退役后前往国外学习、工作,他们在推动中外冰雪运动交流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宁一:现代冰雪运动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外国“租界”、新式学校兴起,这时便有华侨华人参与。
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1980年,中国首次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此后,中国冰雪运动员开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
1980年,包振华代表中国参加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成为中国首个踏上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的运动员。退役后,她赴日本深造、执教。2018年,她与曾任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的丈夫边绍堂回到中国,投身中国冰雪运动普及事业。
花样滑冰名将李明珠,1997年赴美执教,后成立“国际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在美期间,她培养了诸多来自中国和海外华侨华人中的新生代花滑选手。2010年,李明珠出任中国国家花样滑冰队女子单人滑教练组组长。
女子速滑世界冠军王秀丽、女子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李琰退役后赴国外执教。2006年,李琰回国就任中国短道速滑队国家队主教练。2017年,王秀丽回到中国执教中国速滑队中长距离组。
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陈露,退役后赴美留学工作,2004年回到中国,将商业冰场运营模式引入中国,现担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这些冰雪运动员作为新华侨华人,其成长环境、出国因由和人生轨迹与老一代归侨运动员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发展中国体育事业的执着,与老一代归侨运动员一脉相承。
中新社记者: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运动员中是否也有华侨华人身影?
宁一:吸引高水平华侨华人运动员回国(来华)参加体育赛事,与本土运动员相互切磋,形成竞争,并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是近年来中国体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第十三届全运会将首次面向海外华侨华人运动员开放。吸纳华侨华人中的高水平选手,让海外华侨华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共享中国体育腾飞的荣光。
近年来,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一批海外华人运动员,如谷爱凌、林姗、朱易、郑恩来等,为快速提高中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做出了贡献。
中新社记者: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外籍华人运动员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哪些代表性人物?
宁一:在世界冰雪运动的舞台上,华人运动员凭借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坚毅品质以及温良友善的国际形象,为所在国和华人群体赢得荣誉和尊重。
早有冰球运动员吴启光作为首位登上北美职业冰球联盟赛场的非白人球员开创历史、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卢仙泳被赞加拿大滑雪板“天后”;近来曾任美国国家女子冰球队队长的朱慧文、匈牙利短道速滑项目选手刘少林、刘少昂都颇引人注目。由于长期在吉林长春受训,在教练张晶的影响下,刘少林、刘少昂兄弟能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收获不少中国粉丝。
华人运动员在花样滑冰项目上表现格外突出。据美国队官方报道,2017年美国男女花滑单人滑项目中,有39%的顶尖选手是亚裔,华裔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如美国第一位华裔花滑女单冠军陈婷婷、曾获全美锦标赛女单冠军的陈楷雯和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陈巍等。
华人运动员在花样滑冰项目取得傲人成绩,一方面因为华人身体素质适合从事这项需柔韧、协调性好的运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华人家庭严格的教育理念、华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中新社记者:从申办到举行,华侨华人在助力北京冬奥会上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宁一:竞技体育能凝聚民族向心力,唤起民族自豪感,华侨华人一贯支持祖(籍)国体育事业发展,对北京冬奥会也是如此。
在申办冬奥过程中,不少海外侨团、侨胞自发组织活动,积极宣传,支持北京。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广大海外侨胞积极表达祝福,并通过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冬奥会的举办。
2019年,中国侨联向海内外侨胞发出助力冬奥、捐建华侨冰雪博物馆的倡议,得到了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名侨胞的鼎力支持。目前,华侨冰雪博物馆已在张家口崇礼主城区落成,是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冬奥冰雪主题博物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重要保障工程。
在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中,有来自14个国家的28名在京高校华裔留学生,他们在“冰立方”“冰丝带”等冬奥场馆提供志愿服务。这些新生代华裔留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地支持北京冬奥会,通过共享国际盛会、同感奥运精神,与中国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中新社记者:华侨华人在当下和今后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宁一:目前,中国已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华侨华人多渠道、多维度、多形式深度参与其中,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中外体育事业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也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广阔舞台。未来,华侨华人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中外冰雪运动交流中将发挥更独特而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书写更动人的故事,取得更光荣的成就。(完)
【受访者简介】
宁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从事侨务工作研究、侨联信息工作多年,曾主持海外少数民族侨胞课题项目,合著有《五缘性华侨华人社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