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沙特伊朗同意复交,中国凸显善意、可靠斡旋者角色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郭超凯
中国、沙特、伊朗10日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三国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
断交七年后,沙特和伊朗同意复交引发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一些媒体甚至用“世纪和解”“中东巨变”来形容其意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中东问题专家表示,沙伊同意复交对中东乃至世界局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作为善意、可靠斡旋者的角色值得更多期待。
为什么是中国居中斡旋?
长期以来沙伊关系错综复杂。2016年,沙特方面宣布,因沙特驻伊朗大使馆被围攻,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近年来双方关系逐渐转暖,进行了多轮对话旨在改善双边关系。
有评论指出,此番两国代表团在北京会谈,并达成三方联合声明,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外交的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对话闭幕式后表示,沙伊北京对话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作为一个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
在受访专家看来,此次对话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向记者指出,沙特与伊朗此前已开展多轮对话寻求改善双边关系,作为中东两个地区性大国,双方需要第三方居间协助实现关系正常化,中国积极推动对话进程,尽显大国的责任意识。
王晋认为,从自身情况出发,中国具备劝和促谈的现实条件和积极意愿。一方面,中国与伊朗、沙特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沙特与伊朗共同的朋友,拥有双方的信任。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在中东落地,地区国家普遍欢迎中国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沙伊同意复交对地区形势有何影响?
沙伊同意复交的消息一出,便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目前,已有伊拉克、阿曼、黎巴嫩、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巴林等多国对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对海湾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有专家认为,沙伊同意复交,大大降低了海湾地区出现新一轮紧张局势的可能性。对地区国家而言,沙伊同意复交的意义还在于其示范性意义。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说,作为两个因历史问题、地缘政治等一系列复杂因素而对立的中东大国,沙特和伊朗关系的改善为中东国家树立起一个对话解决冲突的典范,这一思路对缓和巴以冲突,缓解也门、叙利亚和利比亚局势也提供了正向的参照。
中方如何围绕热点问题继续发力?
对于沙特和伊朗同意复交,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中国作为斡旋者的角色。外界分析称,沙特伊朗在北京宣布同意复交,是中国外交发出的强有力信号。
邹志强认为,长期以来,中方在双多边场合一直强调,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此次沙伊北京对话及其成果,就是中方理念的一次实证检验。此次对话表明,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摆脱外部干涉,地区国家方能真正把握住自身前途命运。
外界注意到,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3月7日的两会外长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主持公道,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也不搞排他小圈子。
“实际上,以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是中国处理国际热点问题的普遍思路,也是中国‘世界观’的一部分。”王晋说,此次北京对话在中沙伊三国领导人的共识基础上得以推进,可以说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中方主张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促成平等对话,帮助对话当事方弥合分歧,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王毅在对话会后所强调,中方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
受访专家认为,中共二十大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锚定地区热点难点持续发力,作为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