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焦点评论  >> 查看详情

短评:异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新途”何解?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09-16 10:19:22 
分享: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异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新途”何解?

  作者 徐皇冠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自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来,此新表述已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与讨论。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或是理解中国数十载发展历程与未来道路方向的一把钥匙。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近代以来,在科学精神拓展、文艺复兴及工业革命等影响下,英美等西方国家成为现代化先行者,其发展形成的经验与价值渐被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奉为圭臬,现代化与西方化的边界因此模糊。

  然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愈发表明,西方式现代化方案利弊俱存,甚至得失难断,其并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非人类现代化的唯一解、最优解。

  现代化是世界大势,中国另辟新途。中共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题眼。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中共的自主探索和矢志推进。

  回溯历史,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确定并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现代化路线图更加清晰,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6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的高层建筑亮灯,迎接“七一”。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知为先,行为重。新道路的生命力不断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新中国成立时是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72年,中国建成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之一,GDP超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比重达约17%,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国内人口全部脱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动生态保护,继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法不孤起,渊源有自。如同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等影响着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也有着自身的理论源流与文化依归。

  “仁者爱人”“和合太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共“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担当,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永远不称霸”的和平本色;中国自古“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中共“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指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儒家“君子修道立德”的树人之道,和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解放理念,投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道法自然”的智识传统和马克思主义超越“主客两分”的自然哲学,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统筹了实践与认识、存在与思维,是在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理论指导体系、民族文化根基等多重影响下产生并发展的新途。同时,虽然名曰“中国式”,但其无疑也具有世界意义。它启示与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可以摆脱西方现代性逻辑,实现独立自主走向现代。人类也可不再泊于单一的现代化模式。可说,这条新道路,正重构着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叙事与空间叙事。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