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战“疫”方案显“时空”特色 “中国经验”有何借鉴意义?
作者 张素 马海燕 李京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陆续发布7版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湖北、北京、上海、西藏等地也在此基础上相继形成“地区方案”。纵观方案字里行间,既有随着时间推移而翻新的内容,也凝结了不同地区各自探索的心得。在专家看来,这些具有“时空”特色的中国方案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战“疫”提供更多可能。
诊疗、防控“与时俱进”
“诊疗方案、防控方案不断更新,体现了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与时俱进,给各地进一步有效治疗、预防疫情提供了科学而规范的版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如其所言,以国家卫健委7日发布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为例,明确“防范境外病例输入”,提出在监测定义中调整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增加境外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在重点场所、机构、人群防控中,增加对来华(归国)人员进行口岸卫生检疫和健康管理等内容。这回应了外界对疫情“倒灌”的关切:国家卫健委发布称,截至7日24时,中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3例。
从1月16日至3月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则在47天内更新至第七版。专家认为,其间反映了人们对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以传播途径为例,从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到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再到提示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此外,对确诊疑似病例的操作更便捷,排除疑似病例的判定也更严格。
最新版的防控方案还首次提出“强化中国疾控中心技术指导作用”。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卓家同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提法直面问题,有助于让疾控中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他还表示,不断改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也有助于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
“地方方案”因地制宜
基于上述方案衍生的“地方方案”各具特色。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武汉于1月21日提出“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彼时,当地包括3家定点医院在内,用于患者救治的床位仅2000张。如今,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点全部实现“床等人”,更多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3月3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路径》(第一版)。这份基于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制定的新冠肺炎临床路径,对新冠肺炎病例入院流程、重要医嘱和诊疗、护理等临床工作进行标准化梳理。对于“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市内仍有散发病例存在”的首都地区来说更具指导作用。
2日发布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则凝结了上海救治的经验成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在受访时举例说,有鉴于发达的医疗资源,“上海方案”的临床CT诊断更为详实。在实验室检查项目中还增加CD4淋巴细胞检查,原因是“上海发现CD4淋巴细胞低的患者很容易重症化”。
此外,《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藏医药防治方案》包括藏、汉文,结合藏医药理论特点进行了辨证分型;《江西省新冠肺炎预防和康复食疗方案的通知》收入参芪佛手粥、参葛山楂饮等食疗。
“中国经验”有何作用?
除聚焦“时”“空”,另有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各种指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带领的研究团队发布的关于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尤其受到公众青睐。
这些方案源于中国,面向世界。例如,“上海方案”率先将“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病”,此举既是因为专家发现“这一病毒引起的人体疾病不仅局限于肺炎”,也是为与世界接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物、VI代表病毒、D代表疾病。
胡必杰说,他们愿以“上海方案”提供经验和成果,帮助他国共同打赢这场抗疫战。
本月初,伊朗驻华大使馆宣布将中国诊疗方案翻译成波斯语向公众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也指出,中国作为对新冠肺炎了解最多的国家,应持续系统地实时分享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结果与经验,帮助全球共同应对疫情。
冯子健说,回顾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国有教训,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对疾病特点、控制措施有效性等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把这些经验及时分享给目前确诊病例增长的国家,是中国应做的事。“国际社会也将由此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