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1月3日电(记者 李佳S)在数字化浪潮下,一部智能手机、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装”下一整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传统疆域正不断被“攻城略池”。在此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纷纷转战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终端领域,推开“数字化大门”。
满眼的二维码、电子触摸屏……正成为城市图书馆的“标配”。此外,曾经“只闻书香”的图书馆也不断叠加休闲、娱乐、培训等服务,从“书”的空间变成“人”的空间。在不少专家看来,由“静”转“动”的图书馆正在不断转型中拥抱新生。
融入数字化浪潮 书香与科技味共融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将图书馆的电子馆藏汇聚于指尖;使用电视图书馆服务终端,就可将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影像、活动资源搬回家,实现在线资源、影音文献、读者互动三位一体联动……
近年来,为适应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宁波市图书馆加快数字资源采购、数字阅读平台搭建、数字阅读终端整合,实现了网络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和电视图书馆三屏合一的数字阅读终端模式,着力营造“智慧阅读,无处不在”的现代阅读环境。
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徐益波透露,目前宁波市图书馆东部新城新馆正在加快建设中,计划明年开馆,新馆总面积1600平方米,将成为宁波市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图书采编配送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网络发展中心。
而在11月2日举行的宁波市图书馆建馆90周年暨“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图书馆馆长研讨会上,法国鲁昂图书馆总馆馆长克丽丝戴勒・迪皮耶托也表示,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要顺应数字化浪潮,开启阅读的另一扇天窗。
“法国文化部将图书馆数字化作为政策优先项目,引导地方城市将图书馆数字化作为公共阅读政策的核心,以此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之路。”克丽丝戴勒・迪皮耶托认为,如今在欧美,读者群体也越来越少,发展数字图书馆可吸引一批年轻人和残障人士,让他们随心所欲地阅读。
诚然,在科技浪潮来袭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科技气息”与纸质“书香”相互交融。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表示,近年来,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公立图书馆引入“互联网+”思维,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文献信息服务,将会为图书馆的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打造“图书馆+”模式 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图书馆也开始弥补“重藏轻用”、服务理念陈旧等“短板”,从“书”的空间变成“人”的空间。当下,图书馆可以是精致的书房,也可以是“书友会所”或“动感驿站”,它正以温馨的空间环境、多元的服务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源、多样的文化活动,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客厅”。
正如日本上田市图书馆馆长山崎幸敏在宁波市图书馆建馆90周年暨“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图书馆馆长研讨会上所说:“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纸质书,阅读量也不断减少。今后图书馆不光要发挥图书借阅、解读的场所功能,还应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们回到图书馆。”
呼应着这样的变化,诸多公立图书馆开始从单一图书借阅向多元化文化服务转变。
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徐益波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宁波市图书馆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实施零门槛免费开放,先后开放了电视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街区24小时自主图书馆、阅读书厅等项目。近年来,宁波市图书馆还先后创建了“天一音乐”、“天一阅读”、“天一约书”等文化品牌,进一步将图书馆打造成社会教育、教书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公共阅读文化空间。
韩国顺天市绘本图书馆馆长罗玉炫介绍,顺天市绘本图书馆具有图书馆和美术馆功能的复合文化中心,在“绘本学校”读者可亲自体验绘本制作的活动,还可体验绘本深入阅读、木偶戏表演培训课、艺术绘本课程等,图书馆与读者的“粘合度”非常高。
除了满足多元文化需求,图书馆还离不开“开放”、“平等”、“尊重”等关键词。因不拒绝拾荒者入内,杭州图书馆被网民赞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认为,公共图书馆已成为“新移民”融入城市或社会的入口。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加速城市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紧盯图书馆在推动阅读方面的功能,更要帮助不同人群融入城市文化背景和风俗背景当中,使其在信息获取、知识获取等各方面得到平等的对待。我想,这也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工作中应重点体现和打造的一环。”褚树青说。
从不断被“攻城略池”到转身拥抱“互联网”,从“藏书楼”变身“城市客厅”……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一次次变局中实现转型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一座座“文化灯塔”,让书香飘之弥新。(完)
');
(
'',
,
: '',
: ''
});
})();
相关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