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中国—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的名字在国内媒体上亮相时,必然还伴随着一个人的名字,就是打造这个中乌工业园的当地侨领——张志刚。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张志刚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我们是在党旗下成长的一代人,看到神州大地山河壮丽、万众同心,勇敢成功抗击疫情,我更加感到共产党的伟大,更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当年,在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家重视对非经贸合作、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退伍军人的张志刚萌生了“到非洲闯荡”的想法。他认真思考后抓住了这个机会,离开了自己的工厂,远赴非洲。创业20载,从当初的非洲“箱包大王”发展成了拥有20家子公司的综合性多元化大型民营企业天唐集团的董事长。
张志刚说,2008年,他在乌干达购地40英亩,用作钢铁的生产基地,这就是天唐工业园的开始,也是首个中国人创办的工业园。但工业园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缺电、缺技术人员等问题一个接一个,但是他没有气馁,没有电就积极联系中国大使馆和当地政府;技术人员不足就采取“本土化”发展的策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和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当地技术骨干及技术工人。几个月后就获得了乌干达标准局(UNBS)颁发的《高质量证书》(Q标识)。随着工业园走上正轨,又开始扩张其他产业,酒店餐饮、旅游、安保、机械商贸、房地产开发、矿产开发等。
乌干达尚未开发的市场和张志刚正确的决策让集团愈发强大。在看到令人瞩目的中国经济成就后,张志刚觉得他在非洲多年来的经年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过剩的产能恰好可以转移到正在开发发展的非洲大陆。有了这个想法后,张志刚多次在河北、山东、湖南、浙江、广东等地调研考察,洽谈合作。他给企业们介绍乌干达,分析乌干达的市场,想带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积极了解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而自己非洲创业多年的经验,的确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实实在在多做些事情。中国需要压减的过剩产能主要是基础材料类,而这些恰恰是非洲国家所稀缺的,双方在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电力电子、医药化工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为此,他凭借在非洲多年的丰富经验,积极响应中乌两国政府号召,投资建设了2.51平方公里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
姆巴莱工业园是在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提议下,经乌干达财政部批准,由天唐集团投建的乌干达国家级工业园,同时也是河北省重点扶持境外产业园和“一带一路”峰会签约项目,致力于为国内企业服务,帮助更多产业走向海外。项目自成立以来就得到了中乌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穆塞韦尼总统多次参观访问园区,并且特派军队、警察和保安联合治安、昼夜巡逻确保入园企业人身财产安全。
张志刚创业多年,当被记者问到他最感动的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就说是“中国党和政府”。想到自己多年前自己刚刚成立工业园,只有一家钢铁厂还遇到了断电这个棘手的问题时。他回忆到“其实当时心里蛮害怕的,怕大几千万都白砸了。但是当我走到大使馆门口的时候就不怕了,那时候我就知道,断电的问题一定会被解决的。”后来在使馆的帮助下,张志刚联系上了乌干达总统,总统很快给拉通了电,工业园投资不到两年就收回成本了。
当初创业选择乌干达是因为中国与乌干达自1962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友好关系。自己在乌干达投资多年以来,中乌两国的友好关系给乌干达的华人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营商机会。
张志刚在取得一定业绩之后,也会经常被邀请回国参加会议,最让他感动的是2019年被邀请参加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他感慨到:“作为革命先烈后代,那次十分荣幸能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庆祝活动,也是值得毕生珍藏的庄严时刻,我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也对祖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新中国70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强大,让我们海外华人华侨更加自信、自豪”。
张志刚说,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想到我们背后有中国党和政府,我的脊梁就挺得比什么时候都直,因为这是我们海外赤子的骄傲!今后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一如既往地促进中乌两国经贸文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