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吴旭 肖玉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国际舆论对此高度关注,普遍认为两国元首会晤是中美对话的积极信号,双方在包括地区局势、气候合作在内的多个领域展开讨论,进一步加强沟通。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前夕会面,这是拜登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双方就包括乌克兰、朝鲜在内的国际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台湾问题亦有涉及。
报道援引中方的表态称,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则表示,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并强调美中双方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联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可能前往中国,跟进后续事宜。
彭博社报道称,三个多小时的会谈结束后,双方同意在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美方明确表示“不寻求新冷战”,中方则认为此次会晤“预示着一个新起点”,可见双方都希望阻止双边关系下滑并稳定关系。报道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的观点称,美中仍然存在许多分歧,但现在有理由对两国关系保持“谨慎的乐观”。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两国元首在G20峰会召开前会晤,着力“重启对话”。美中在贸易、科技等多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两国正寻求重启沟通渠道以缓和此前一度紧张的关系。
美联社也认为,尽管美中关系紧张,在贸易、技术和其他问题上存在矛盾,但两国元首在G20峰会开幕前夕会晤,依然是双方朝着寻找共同点迈出的重要一步。报道称,美方表示双方就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强调美中必须共同努力应对此类挑战。中方则发布消息称,两国同意继续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报道认为,此次面对面会晤是一种进展,可能有助于各国在G20峰会上进行更富有成效的会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两国元首会晤有助于“避免分歧并重新开启沟通的渠道”。中方提到了中国式民主,这是中方向美方表明立场,即意识形态差异不应该成为彼此不可逾越的鸿沟。
半岛电视台援引美籍专家莫天安的分析称,美中进行对话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双方后面可能会产生的进一步互动。但他也同时对美国在后续政策上能否和言论保持一致表达了担忧。
《印度斯坦时报》刊文称,中美元首会晤“力争破冰”,双方在会晤中都坦率地向对方传达了在乌克兰危机、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贸和区域安全等问题上的态度和优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