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日报》讯 第133届广交会线下展5月5日闭幕。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也是疫情后全面重启线下展的首届广交会。
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这个大舞台,浙江外贸企业盼了三年。透过“中国第一展”这个窗口,他们收获如何?广交会又给浙江外贸带来什么启发?
找到更多市场需求
旧友与新朋,向来是广交会的主题。这届广交会上,不少浙企交到了新朋友,找到了新市场。
“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中东客人。”在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负责中东市场的刘波分外忙碌。开展第三天,已经有客户签下了百万美元级别的大单。董事长戴继刚介绍,今年来询价、下意向订单的客户中,来自新兴市场的占比明显提升。
中东、非洲、南美都是“下单大户”。针对这些新客户,华洋避免同质化竞争,而是以外形专利、自主研发车架等吸引客户眼球。
近10年来,半数采购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80多个全球合作伙伴中有86家机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官方公布的这些数据,也让浙企看到更多新兴市场的机遇。
除了追逐新市场,还要发现新需求。
在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一款明星产品——多用户外电源颇受境外采购商青睐。该公司总裁池晓蘅介绍,过去几年,巨星开始研发户外锂电池系列产品,这也是目前巨星销量增长最快的系列之一,出口额年增长率翻倍。
一款产品的成功,其实是浙江外贸企业捕捉市场新需求的缩影。据了解,疫情期间,巨星海外团队及时整合最新市场需求,国内研发团队则根据海外消费习惯的变化,开展创新设计。也正因此,重新亮相广交会,巨星保持了客户黏性和竞争力。
浙江省交易团副团长张晓雯介绍,本届广交会浙江省在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孕婴童用品3个新展区共设置411个展位;银发经济、智慧生活、检测和防护用品3个新专区设置123个展位。同时,温州瓯海区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瓯海区鞋类出口基地、绍兴市越城区纺织服装产业带3个产业集群参与新产业集群展示。
走出创新升级之路
广交会配套的广交会设计创新奖(CF奖),被誉为“出口产品设计界奥斯卡”,是广交会上高端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本届广交会揭晓的2022CF奖,浙江获奖数量创新高,共22家企业的24件产品获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CF奖对于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参与评选也更加积极了。”张晓雯说。
本届广交会第三期上,浙江中大新时代纺织品有限公司瞄准中高端市场,从代工出口转向“品牌出海”。该公司时尚女装部总监陈铁鸣介绍:“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我们每一季都会研发设计新产品,我们采用的面料主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材料,例如真丝和优质的新疆长绒棉。”
“贴牌之路无法长久,这次逛展广交会,我的体验更深了,品牌出海一定是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基惠通是宁波外贸龙头企业——中基宁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为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全程服务。这一过程中,总裁应秀珍发现了中小企业品牌出海的痛点:品牌培育耗时长、成本高,中小企业很难单凭自己的力量打响品牌。“我们也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带领中小微企业出海。”她说。
主动探索“双循环”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广交会这个大舞台正帮助企业联通内外两大市场。“广交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介绍,本届广交会不仅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也为外贸企业开展国内市场业务“搭台”。
“顺利拿到广交会的展位,主要得益于我们的内销战略。”本届广交会,台州力山机械有限公司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展位。董事长缪继云介绍,疫情期间力山的内销销售额激增,迅速成长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而拿到了广交会的入场券。
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浙企正主动探索“双循环”之路。例如,国内最早一批电机产品出口企业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只做电动产品外贸出口。过去三年,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内销份额已超过外贸。
一场盛会,让外贸企业看见机遇,更增强了信心。
本届广交会第一期,浙江土畜集团展出了五金、工具、汽配、照明产品、卫浴、建筑及装饰材料等产品,签下意向订单超80万美元。“这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形势更有信心了。”董事长张斌说。
在二期的家居展位上,浙江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与大量客户沟通后得出结论:欧美传统市场需求的下降是阶段性的,长期来看,中国产品依旧质优价廉,等到客商去库存后,订单依旧会回到中国。
“仅开展当天,我们就接待了100多位境内外采购商和代理商,这让我们对成交量充满信心。”浙江鹿枫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的信心,代表了许多外贸人的心声。广交会不仅带给外贸人信心,更向客商释放了最积极的开放信号。重启线下广交会,意味着迎来了更多商机、信任和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