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9日电(左宇坤)“截至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行的“2022智能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致辞中作出如上表述。
张云明指出,智能科技与制造、交通、医疗、民生等多个领域融合加速,不断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有力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数实融合’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深远。”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张峰认为,这需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交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全球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实现创新成果的广泛共享,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
这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处处有迹可循。从人工智能专区在今年的首次亮相,到随处可见的智能科技元素,人们无不感受到人工智能给现实带来的切实而深刻的变革。
进博会的“五朝元老”毕马威,携“毕马威盘古之AI工厂”进行首展。该“AI工厂”通过深入分析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整合数以千计的咨询服务成果,并融合众多AI算法专家的技术沉淀,为客户定制AI模型,利用最贴近业务的AI模型和服务赋能业务创新。
“参与进博会的企业不约而同地表达,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但企业在面对人工智能应用时,依然面临不少挑战。”毕马威中国智慧之光主管合伙人徐琅朗表示,毕马威想借助进博会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AI的赋能,让大家的业务体验越来越好。
同样连续五年参展的进博会“老朋友”罗克韦尔自动化创新设计了智能“小世界2.0”,集中展示了从“智慧生产”到“智慧生活”的全方位、端到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感受智慧城市背后强大的数智力量。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安表示,作为中国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与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进博会已成为中国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连接的重要纽带,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及资源对接机会。
在卡特彼勒展位,一名操作员正坐在驾驶舱里现场操纵手柄,屏幕中的挖掘机随着他的动作完成着前进、后退、开挖等指令。但特别的是,这辆挖掘机的本体此刻正在数百公里外的山东青州完成着一系列操作。据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一“虚拟驾驶室”展示了5G远程驾驶技术,现实生活中可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等特殊场景。
在农作物种业专区,同样是进博会老朋友的拜耳,除了带来一棵棵神奇的高品质玉米外,还带来了智能玉米系统,推进玉米的全新种植结构,让种植者充分利用拜耳的数字工具组合、定制种子和作物保护处方,管理作物健康和优化种植密度。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借力进博舞台的磁场效应,加强资源引入、提升本土实力。
除了在各行各业“塔尖上的较量”,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扩散并惠及一线以及基层地区。
GE医疗今年携近30款聚焦重疾早发现、诊疗一体化的精准医疗科技创新和数字医疗解决方案亮相进博会,据其工作人员介绍,去年的第四届进博会首展后,GE医疗的“5G磁共振管家”将基层医生与省级专家“连接”了起来。
“过去县里虽有磁共振设备,但碰到病情复杂的病人,还是会转到省里检查。现在,这一实时‘连接’能帮助县里提升影像诊断和医疗服务水平。”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张治邦主任说。
正如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所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正加速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