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两次提及宁波。至此,“办好博览会 建好示范区”成为宁波的国家使命。
这一年,宁波与中东欧的故事,不妨先从进出口数据看起——
危机中育先机。2021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额392.7亿元,同比增长40.4%,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17.1个百分点,进出口金额占全国比重为4.55%。其中,进口76.8亿元,同比增长146.2%,进口增速高于全国127.9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占全国比重3.48%。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最新目标,今年对中东欧进口额要在去年基础上提高30%,意味着全年目标将剑指100亿元。
口感醇厚的波兰牛奶、晶莹璀璨的捷克水晶、馥郁芬芳的保加利亚玫瑰水……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宁波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黄金甬道”的地位愈加凸显,宁波市民对这些中东欧进口商品早已耳熟能详。如何在高基数的进口额上继续实现“高位起跳”,是决策层一直谋划的大事。
去年6月8日,博览会开幕当天,全国首个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正式在宁波组建。这个联盟的功能,可不只是把原本“单兵作战”的各个进口商,变成“抱团发展”的“买买买”。它的用意更在于对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使领馆、商协会,整合优质特色商品、人文文化、旅游等行业,打通物流、金融、贸易等供应链上下游产业,提供商务咨询、金融服务、进口代理、渠道销售及仓储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市商务局局长张延说,宁波锚定的三个“首选之地”定位,从来不是“自娱自乐”,而是着眼服务“全国一盘棋”。中国与中东欧的进一步深化合作需要宁波做什么,宁波能做什么,是宁波谋划推进中东欧工作的基点。
其背后,有一系列的举措之变、观念之变,更指向宁波整体开放功能的提升。
已建成的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中东欧(宁波)创新基地、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等交流互动平台的深度、广度进一步加深,而进阶版的“数字中东欧”等工具,也为双方常态化的合作搭好了“快车道”……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共赢的种子,开始集中在宁波苗圃播种扩散,开花结果。
这一年,宁波与中东欧的故事,还可以从两个“区”说起——
变局中开新局。回归到峰会节点,去年此时,宁波已经坐拥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以及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如何集两区优势,实现“1+1>2”的融合效应?
宁波的东端,刚满“一岁半”的自贸区宁波片区涌现出一批具有中东欧元素的创新案例,如在中东欧常年馆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业务,丰富了数字化场景的创新实践;持续优化“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监管新模式,全面实施转关作业无纸化,实现了海铁联运转关业务办理“一次不用跑”;上线运行全国首个中东欧商品防伪溯源平台,实现了中东欧商品来源去向的可溯可查等。
过去一年间,“自贸区宁波片区”和“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构成了宁波开放的“双子星”。而在示范区,充分发挥宁波基础优势,对标对表找准差距,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扎实培育“两区”建设的主平台、主渠道、主力军,将“两区”打造成宁波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最新共识。
如今,我们纪念峰会一周年,又恰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10周年,机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宁波在新一轮的服务国家战略中,继续体现宁波担当、宁波实践、宁波路径。(来源:中国宁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