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腾笼换鸟”的号角已吹响。
日前,浙江正式印发《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行动方案》)。这一次,浙江制造又将迎来怎样的蝶变?
“新”在哪?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8个字,来源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
2004年底,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破解浙江发展瓶颈,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腾笼换鸟”。
由此,浙江正式揭开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大幕。
如今,浙江对“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有了再认识和再实践。一切尽藏在“新一轮”的“新”里面。
新基础——2020年浙江生产总值达6.46万亿元,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67万亿元,两者均列全国第四。相隔近二十载,浙江的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
更为重要的是,实力晋级的浙江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2021年浙江获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新时代赋予浙江的又一重大使命。
“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提供更多高技术就业的机会,而高技术就业主要靠高技术制造业和与之匹配的高技术服务业。说到底,只有浙江制造进一步升级,才能产生更多高技术就业的机会,才会筑牢共同富裕的基础。”一位长期研究浙江经济的专家告诉记者。
去年3月,浙江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目标。
当然,还有新趋势——“碳达峰”“碳中和”大势下,工业是减碳主战场。而工业减碳,也是要“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
时也势也,浙江“必须举全省之力打好这场硬仗”。
何以“攻坚”?
对浙江而言,“腾笼换鸟”是一道知易行难的命题。
生产效率不高、创新驱动不足、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单位能耗高、单位碳排放高等,如一个个“山头”,横亘在浙江制造前行的路上。
浙江何以“攻坚”?
记者注意到,针对上述“山头”,此次《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行动,分别是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四大攻坚行动。
淘汰落后攻坚行动——全面摸排高耗低效企业,坚决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大力整治提升产业发展平台。
创新强工攻坚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做专做精制造业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生态圈。
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加强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外资项目、补链强链关键项目招引,加强上市企业资本重组项目落地,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
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四大行动,各自发力,又形成合力。左手淘汰落后,腾出土地空间,腾出用能空间,腾出浙江未来发展空间;右手连续出招,创新强工、质量提升练内功和招大引强借外力,内外兼修。
这些年,浙江搭建了一个“亩均论英雄”的大擂台。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和今年以来数字化改革的推进,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用数字化手段比选“英雄”在浙江成为现实。
有了这样的基础,新一轮淘汰落后,浙江将以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际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制造业企业为重点,摸清企业用地、用能等情况,实施一企一策提升方案,提升达标了,方可销号,形成闭环管理。
“腾笼换鸟”,要能腾得出,更要换得来,还不能伤筋动骨。换什么?这次浙江的方向更聚焦:三大科创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动方案》还进一步提出“确保每年省市县长项目工业中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浙江的思路愈发清晰。
长期命题
“腾笼换鸟”的故事,也在世界各地上演。
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发展的“心脏”。随着资源枯竭,单一结构的重工业区陷入衰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工业区开始了漫长的改革和转型之路,目前已形成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与通讯、纳米材料、医学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
类似的故事也在美国匹兹堡上演。曾有“美国钢都”之称的匹兹堡,一度也曾陷入衰败。当地政府先后三次启动复兴计划,依托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创新辐射,匹兹堡从一座钢城转变成一个高科技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全球领先。
不难看出,一个区域或经济体的产业升级过程,必然是一个“腾笼换鸟”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路子。
同时,浙江的工业化从低门槛的家庭工业、轻小工业起步,以民营企业为主,低小散的特点比较突出。
推进“腾笼换鸟”,就是要让有限的资源空间,培养出更多“金凤凰”。(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