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浙江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这两个高层次开放平台频频互动,越走越近——展会期间,两地政府有关部门签约三个框架协议,明确提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联动发展;两地企业达成的合作项目,也纷纷落户海南自贸港和浙江自贸试验区。
“自贸港和自贸试验区深度联动发展,这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浙江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和浙江如果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联动发展模式,将对海南自贸港、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
联动发展的空间何在
讨论浙江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的空间,先得从两者的定位说起。
“别看他们都是开放平台,名字也只有寥寥几字之差,却有着巨大的差别。”浙江省自贸发展中心主任任锦群介绍,最大的区别不在“港”和“区”,关键是在“试验”二字。这两个字代表着这两者在开放层级上的巨大差距。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6批共21个自贸试验区。这些自贸试验区,需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自己蹚出一条路,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形成经验、找到各自领域的发展瓶颈,再向国家争取新政策。而自贸港则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已经获得了“自上而下”的赋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无法在其他自贸试验区复制,其中就包括海南自贸港的货物贸易免税政策。既然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政策无法复制推广,浙江为何还要和海南签署框架协议?
对此,嗅觉敏锐的浙江商人给出了答案。消博会上,义乌商城集团展位负责人袁颖告诉记者:“的确,在海南免税的国际品牌,离开海南运往义乌仍要交税。”但相较于免税政策,她更看重的是,海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在这里加工、生产、销售、备货,这为进口企业解决供应链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这才是我们进口企业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她说。
这次消博会期间,义乌商城集团旗下的爱喜猫进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海南一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准备开展以进口宠物食品为主的供应链服务。袁颖介绍,除了自营的进口业务,他们也希望通过海南这个大平台,将更多投资海南的国际品牌引入义乌,做大“全球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加快打开国内市场。
采访中,许多浙江采购商都谈及:准备或已经在海南成立公司。例如,在消博会首日,浙江青田进口商品城就与一家海南公司达成合作,准备在海口打造一个集进出口展示、贸易批发、仓储、物流、海关商检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酒类投资交易中心。
浙江企业将进口基地放到海南,通过海南自贸港备货国际品牌,将保障企业进口业务的供应稳定;在这一过程中,海南加速成为国际货物的集散地、物流枢纽、国际业务的中心。“基于这样的双赢模式,浙江可以率先在全省层面进行与海南自贸港的交流合作。”任锦群认为,当然,绝大部分浙江企业仍将会把公司的总部中心留在浙江,毕竟这些企业的产业链、市场仍在浙江以及长三角地区。
良性竞合关系如何形成
同样作为开放平台,不可否认的是,海南自贸港和浙江自贸试验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今年4月,商务部等20个部门刚刚出台新政,为海南自贸港量身打造了28条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这其中,就不乏直接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已有产业政策相重叠的部分,例如油品贸易。
业内人士分析,海南“28条”新政中,关于油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就要比浙江自贸试验区现有政策的开放度更高。对此,有人担心:自贸港的政策虹吸效应,会影响浙江自贸试验区进一步集聚油品贸易企业,做大做强油品贸易。
记者注意到,此次海南富山集团有限公司与聚焦油气产业的舟山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公司将在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落户,开展原油、成品油、燃料油、LNG等大宗产品国际贸易,借助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平台,积极参与挂牌交易。
身处自贸港,这家油气企业为何仍要到浙江自贸试验区开展业务?省商务研究院院长丁书锋认为:原因显而易见,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油气领域的优势吸引了海南企业。他分析,舟山片区围绕油气产业的改革起步早,已经形成了深厚的产业基础;如今,新扩展的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也参与到了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之中,浙江的优势更加明显。
“其实,浙江不仅不惧海南自贸港的竞争,甚至应该欢迎这样高质量的竞争对手进入赛道。”丁书锋说,在油气领域改革先行一步的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已然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八的加油港,并在去年还向全球第六、第七加油港发起有力冲击。放眼全球,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对标的是新加坡等第一方阵的加油港。如今,海南自贸港通过更优的政策条件追赶上来,可以倒逼浙江加速改革。相信,在你追我赶之中,中国加油港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将不断提升。
除了油气领域的竞争,浙江在数字贸易领域也期待与海南自贸港形成良性竞合关系。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自贸区”;同样,海南也已提出了建设数字自贸区的概念和设想。
“然而,数字自贸区建设如何全面破题,应该说大家都还在探索中。”丁书锋介绍,去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如今,海南自贸港发挥政策优势,正吸引大量新型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其中就包括海康威视、大华等浙江企业的创新尝试。
更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浙江,自然在数字经济上不能屈居人后。“以数据跨境流动为重点,浙江要在数字自贸区建设上先行突破。”丁书锋认为,浙江可借鉴海南自贸港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政策,发挥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优势,研究推进跨境数据分类监管等方面的新标准、新规则。(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