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疫情对全球贸易的重挫达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程度。各国实施的封锁限制等抗疫措施,使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诸多经济领域大受影响,全球价值链、生产制造供应物流网络受到冲击,国际贸易通道受阻,大批进出口企业关停,订单被取消,贸易量骤降,贸易景气和信心持续低迷。
2020年的全球贸易同时遭受了疫情之外其他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打击,包括英国“脱欧”、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停摆和新总干事遴选陷入复杂局面、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继续威胁多边贸易体制、地缘政治冲突多发等。
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报告均指出,疫情严重扰乱全球经济,导致2020年国际贸易急剧大幅下滑并一度几乎崩溃,降幅达到创纪录水平。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5.6%,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货物贸易的最大同比降幅。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受疫情打击更为严重,贸易额已降至上世纪90年代水平,全年同比下降15.4%,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指出,在服务贸易各项指标中,航空客运指数和集装箱运输指数下降幅度最大,金融交易指数、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指数、建筑业指数、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低于趋势水平。
疫情加剧了全球发展差距。由于自身脆弱性和应对疫情手段有限,发展中和最不发达经济体受创程度重于发达经济体。与医药医疗疫苗产品相关的贸易凸显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能力的不足。疫情推高贸易成本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导致其贸易融资严重收缩。全球需求下降和供应链中断严重冲击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受到严重打击,旅游业也因封锁限制措施而遭受灭顶之灾。
从地区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贸易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降幅最大的是西亚和南亚。
从贸易结构看,疫情对大多数经贸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价值链较为复杂的行业贸易下滑幅度更大。具体来说,能源和汽车行业受影响最严重,贸易额急剧大幅下滑,纺织品和服装、化学品、机械和精密仪器、办公设备等行业也严重受挫。大宗商品燃料、矿物矿石、金属、食品和农业原材料等大幅下跌,幅度创历史纪录。疫情虽然带动了医疗相关用品贸易量剧增,但此类贸易的增长主要惠及富裕国家居民。农产品贸易在疫情期间一直很稳定,在各行业中波动最小,表现出很强的韧性。
国际贸易在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各国能够获得抗疫急需的重要产品及服务,并催生出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封锁限制措施刺激家庭办公设备、医药医疗产品及个人防护装备、通信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等领域的贸易出现强劲增长,电子商务、互联网和移动数据服务需求等迅猛增长,数字技术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此外,尽管各国进口限制措施继续影响全球贸易,但总体趋势是各国贸易政策仍在向促进进口和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各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紧急支持措施,推出强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临时性贸易措施,包括数额空前巨大的政府拨款及补助金,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救助措施。
各国还纷纷实施贸易救济行动,包括反倾销调查、贸易保障措施和反补贴行动。在服务贸易方面,各国实施的新措施大部分都产生了效果。各国在疫情初期实施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和知识产权措施等,大多数已转变为贸易促进措施。
2020年全球贸易的一大亮点是中国国际贸易业绩全球最优,中国成为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并实现贸易企稳的主要经济体。(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