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8月25日发表了题为《加入中国版结算系统的国家增加》的报道,加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在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加的背景下,截至7月底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984家金融机构加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估计在年内将突破1000家。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由于美中矛盾激化,中国推动建立结算支付网络,有可能促使各国金融机构加快加入这一系统。
中国于2015年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目的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便于加入该系统的金融机构轻松进行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支付和汇款等业务。截至7月底,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加入,日本的金融机构除瑞穗银行外,三菱UFJ银行、千叶银行、常阳银行等大型银行也已加入。瑞穗银行认为,加入该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在全球向顾客提供人民币支付服务”。
加入CIPS系统的金融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系统持有账户的“直接参与者”,另一类是通过“直接参与者”进行交易的“间接参与者”。同一家银行,中国法人是直接参与者,海外分行则是间接参与者。
加入CIPS系统的金融机构增多,是因为在金融基础设施领域落后于美国的中国政府积极进行呼吁。在951家间接参与者中,从所在地区看,包括中国国内金融机构在内的亚洲金融机构最多,达到731家,超过全体加入者的七成。欧洲有124家、非洲有37家金融机构加入。但是,北美和南美的金融机构一共只有41家加入,数量较少。
除中国和亚洲之外,俄罗斯和非洲的金融机构加入CIPS系统的现象突出。考虑到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木内登英认为,“与其说是要跟美元竞争,不如说是要建立新的经济圈,推广人民币支付系统”。
国际资金结算以美元为主。国际支付结算系统多采用总部位于比利时的“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系统,平均每天的结算额为5万亿至6万亿美元,其中美元支付约占四成,人民币支付所占比重不足2%。
中国加快本国的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也因为美中关系恶化。因为SWIFT系统成了美国对与其存在矛盾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的工具。伊朗的多家银行在2018年被赶出该系统,难以进行国际性商务交易。
与发达国家货币相比,人民币所受限制较多,美元优势地位不会动摇。但是,中国率先从新冠疫情蔓延所导致的经济低迷中恢复过来,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转为了正增长。中国还在准备发行数字人民币。如果不把政治因素和矛盾考虑进去,人民币结算系统的影响力似将增大。(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