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新闻  >> 查看详情

疫情下中意贸易充满变数 意大利引以为傲的工业几乎停滞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0-05-09 09:38:21 
分享:

       意大利与中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发展契合度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然而来势汹汹的疫情极大扰乱了全球的生产生活秩序,意大利是欧洲最先遭遇疫情冲击的国家,同时也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引以为傲的工业、制造业几乎停滞,中意贸易面临短期重大冲击。

       中国是意大利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九大出口目的国。据统计,2019年中意双边贸易额为549亿美元。中意进出口产品高度相似,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运输设备,其中仅机电产品就占意大利对华出口总量的34.7%。意大利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也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2019年分别进口137亿美元、50亿美元,占自华进口总额的38.9%、14.2%。除了直接的进出口贸易,中国企业也积极对意投资,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展开合作。双方合作领域涉及食品、化工、机电、能源、旅游、基建、运输等多个方面。

       在中意经贸合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双方的生产与贸易进程。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意大利尚处于防疫的关键时期,企业工厂都处于停摆状态。

       目前,许多国家的港口禁止意方货船进入或停靠,货运延误严重。如果说交通运输掌握了全球经济的命脉,那么航运业就扼住了交通运输的咽喉。意大利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意大利接近70%的贸易需要通过船舶运输,集装箱船承担了大部分商品的进出口运输。疫情之下许多工人居家隔离导致货运能力下降,部分码头的运输能力仅为平日的四分之三。随着中国企业复工复产,中意之间物流运输必将成为外贸复苏的极大阻碍,影响跨境贸易的有序恢复。

       此外,货物贸易面临供给短缺、需求不足的双向挤压。制造业方面,意大利是我国机电产品、纺织品、玩具等传统低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出口地,大量企业受疫情影响中止或取消订单。据海关统计,2020年1~2月中国对意大利出口金额为286.2亿元,同比降低17.2%,其中纺织品及其原料、机电设备及零部件分别降低19.2%、15.0%,这一比例或在3月至4月进一步下降。工厂停摆、民众隔离,导致意大利对中国产品需求萎缩。与此同时,疫情最为严重的伦巴第和威尼托大区恰好为工业重地,两区经济总量占意大利全国三分之一。意大利自3月23日起关闭了当地所有不必要的生产线,包括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在内的工厂全面停工,这恰恰是中国需要从欧洲国家采购的重要产品。短期内企业存货可缓冲供给不足,但疫情若长期持续,将直接阻碍国内下游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

       农业方面,疫情也遏制了意大利农业生产和中国对意农产品的消费,给农业贸易正常运转带来了挑战。在欧盟,意大利是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农业生产国,主要生产和供应有机食品、高技术农业机械等。而我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意大利葡萄酒、新鲜果蔬、肉奶等制品。2019年中国进口意大利农产品金额共46.11亿元,同比增加13%。意大利农产品供给减少,会导致我国农产品结构性短缺,如葡萄酒、橄榄油等特色农产品将出现供给不足带来的价格波动。

       除制造业之外,疫情的恶化也对服务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意大利旅游业极其发达,一直以来与中国庞大的需求形成匹配。在外国游客购买免税商品的消费贡献中,中国游客位居首位。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意拟密切开展旅游业对接,吸引中国游客赴意出游;中国企业也频频投资于意大利的旅游业和餐饮、支付等相关配套产业。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旅游业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在全球疫情没有出现好转之前,即使中国已放开国内交通管制,选择出境旅游的人也会少之又少。据意大利旅游联合会3月初的预测,今年3~5月,意大利游客数量将减少近3200万人,损失超过70亿欧元。

       在旅游业低迷之际,严重依附于旅游业的奢侈品消费行业也将迎来寒冬。在伦巴第大区首府米兰,疫情的阴霾迟迟难以消散,阿玛尼、古驰、菲拉格慕等耳熟能详的品牌纷纷暂停业务,走秀也全部延迟或取消。作为奢侈品品牌大国,意大利不仅云集了众多奢侈品公司,还是奢侈品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中国则是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疫情严重打击了处于供需两端的中意奢侈品产业。意方受疫情影响暂停了当地工厂的生产和线下店铺的零售业务,原材料供应和成品出货都受到影响;中方因受疫情影响,消费的恢复仍需要时间。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约为3100亿美元,而2020年奢侈品销售额会下降330亿美元至440亿美元,行业总利润下降15%。奢侈品零售业最早在今年夏或秋季出现转机,行业面临长时间的低谷。随着疫情继续发酵,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贸易可能会继续走弱。(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文迪)

相关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