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10月30日电 题:中国不是北极国家,为何参与北极事务?
——专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费德尔维奇·别切里察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北极主要是由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
2013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2017年7月中俄两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就开展北方海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达成政治共识。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以及中俄在北极地区合作却受到部分国家的猜测和过分解读。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联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弗拉基米尔·费德尔维奇·别切里察,是著名政治学教授。2021年8月,他在新著《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下认识北极》中再次谈到中国和北极问题。
别切里察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正在崛起的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助于北极的治理与开发,也有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西方国家提出的“北极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阻挠中国发展和担忧“中俄结盟”的复杂心理在北极地区的具体投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当前国际法如何规定各国对北极享有的权利?作为非北极国家,中国是否有权参与北极事务?
别切里察:北极事务没有统一适用的单一国际条约,它由《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予以规范。美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丹麦、冰岛、芬兰和瑞典属于北极国家,北极大陆和岛屿的领土主权分属这8个国家。
北极域外国家在北极不享有领土主权,但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在北冰洋公海等海域享有科研、航行、飞越、捕鱼、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权利,在国际海底区域享有资源勘探和开发等权利。此外,《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有权自由进出北极特定区域,并依法在该特定区域内平等享有开展科研以及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的权利。
中国在1925年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但对北极的事务的实质性参与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作为地缘上的近北极国家,中国涉及的北极事务主要集中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开发、航道开发利用等“合作性”和“非排他性”领域。正如中国所说,中国在北极事务中表现出“不缺位,不越位”的原则。
中新社记者: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将对北极地区产生什么影响?今年由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这将为北极带来什么?
别切里察: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攸关方,同时北极事务也无法离开中国的参与。一方面,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同时北极航道是连接东北亚、欧洲和北美三大经济圈距离最短的海上通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不能不参与北极事务。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近北极国家之一,中国本身的气候生态、经济活动等,也与北极生态环境、经济活动息息相关。
俄罗斯是北极最大的国家,发展北极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优先方向之一。俄罗斯与其他北极国家一样,希望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通过开发北极来实现国家利益。实际上,北极资源开发后的产品主要市场都在北极之外,特别是在欧洲和东亚地区。
今年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将推动环境保护型技术在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将增加在北极地区的投资力度,发展北极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点发展北极航道建设,使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航道之一。而在北极实施工程耗资巨大,技术难度高,而这也为中方企业参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新社记者:当下,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情况如何?
别切里察:俄中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早已开始,近年来得到加快发展,这与两国领导人的意愿分不开。两国领导人近些年来在多个场合多次就北极合作表达意愿并取得丰硕成果。
首先是联合科考。2016年和2018年,俄中进行了两次联合科考,为评估北冰洋的海洋环境、生物生态和气候演变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第二是资源开发。两国在北极地区成功落实亚马尔项目。这是一个集天然气开采、处理、液化和销售、海运于一体的大型上游投资开发项目,堪称两国在北极地区开发资源的典范。
第三是航道运输。双方在航道运输方面有较深基础。俄方对开展北方海航道(北极东北航道)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中国是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的15艘船舶已完成19个航次的北极海航道航行任务。
第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已深度参与亚马尔项目中的基地、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极地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说,俄中两国在北极的合作完全是互利的,不对其他国家构成任何威胁。两国在北极的开发,首先受益的是当地居民。仅一个亚马尔项目,就在当地创造了上万就业岗位,初步改善了当地生活水平。因此,中国应参与北极合作,尤其发展与俄罗斯的北极合作。
北极事务不仅是北极国家的事情,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正在崛起的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助于北极的治理与开发、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新社记者:今年4月,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存在,称卫星图显示俄罗斯正在北极加强军力并测试最新武器。请问北极地区有否军事意义?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和中俄北极合作如此在意?
别切里察:像其他地区一样,北极自然有军事方面的意义。在这方面,俄罗斯的态度是明确的,不希望北极军事化。俄罗斯赞成北极地区国家间的对话,并已准备好在军事领域保持多边接触,以减少潜在风险。
实际上,美国一面渲染俄罗斯威胁,一面自己却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今年1月,美国海军发布“蓝色北极”战略计划,制定未来二十年美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联合行动,旨在加强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2022年至2025年,美陆军将投入1.09亿美元用来采购各型极地作战车;美海岸警卫队还于今年启动新型破冰船的建造,预计于2024年交付使用。
此外,美国还鼓励英国、挪威等北约成员国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多次举行包括航空母舰等水面舰艇以及核潜艇参与的联合军演,战略轰炸机也在北冰洋上空巡航。
俄总统普京签署的《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中明确提到,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主要是针对俄罗斯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保障北极地区重要工业设施和俄罗斯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同时,西方国家关注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本身就很奇怪。因为在处理北极全球性问题方面,国际社会命运与共,中国参与其中是应有之义。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正当性,被西方揣度为试图攫取北极资源、扩大在国际影响力而加以抵制。而西方认为的俄中在北极结成“军事联盟”更是离谱,中国在北极没有军事存在,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也仅限于应对威胁。因此,西方国家对俄中两国在北极的担心,实际上是阻挠中国发展和担忧“俄中结盟”的复杂心理在北极地区的具体投射。
【受访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费德尔维奇·别切里察,1948年生,现任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俄罗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列入“俄罗斯政治学名人录”,有“远东政治学之父”之称。担任多本俄罗斯权威政治学杂志编委,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对中国问题、北极问题有多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