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海外华媒走进新疆兵团:热血与生命铸就“军垦魂”

时间:2017-11-11 23:24:41来源: 意大利侨网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新疆兵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承办的“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疆兵团”一行十八人在当地各级有关领导的陪同下,11月7日来到了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学习。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新疆军垦历史为内容的博物馆,曾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是了解新疆兵团的最佳窗口。 

       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1988年筹备,1995年对外开放。2004年新馆开馆,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100平方米。已征集文物5000余件,历史照片上万张,其中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沿着1000米的展线进行参观,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图片比以前更为丰富,还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立体虚拟和声、光、电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及美的享受。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档案、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复原景观,向世人诉说着60年来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和丰功伟绩。置身于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走进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在陈设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的馆内布置着军垦第一代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创建城市的各种图片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们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 

        当年,一支从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开进了新疆戈壁荒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肩负的任务是屯垦戍边。如今,这支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对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虽是我国在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但其伟大创造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总和。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标志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丰碑,是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更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十几万解放军官兵和自愿支边的有志青年,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出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 

       当年的老兵团青年,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传的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兵团新一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它是石河子的灵魂,是代表了石河子的根。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她有着独特的文化。由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等构成的60万石河子各族人民,来自五湖四海。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集“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她有着发达的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新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