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由新疆兵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承办的“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疆兵团”一行十八人从11月1日至七日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十师、六师、八师等属地,与兵团各级领导、企业等近距离地接触和对其采访,颠覆了以往人们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种神秘的认识,首先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所了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祖国西北边陲,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直不被人熟知。直到2004年4月,随着《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的发布,才逐渐向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她的名字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常简称“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合一体制,是在自己所辖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双重领导。
兵团的前世今生。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向10万驻疆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到1953年,这支驻疆部队就相继成立了7个农业师和1个建筑工程师,承担起生产建设的任务。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至此兵团正式成立。
1975年3月,兵团建制被撤销,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团场的业务工作。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60多年来,兵团以屯垦戍边为使命,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的工业体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目前,兵团下辖14个师,176个团,2200个连队,3400多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13家控股上市公司,69家国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经济体系和健全的科教文卫体、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公检法司机构。总人口283万人,有汉、维、哈、回、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满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37.54万人,有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兵团土地面积7.06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4.24%,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
兵团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师部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团场编以数字番号,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行政级别为县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