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1 20:01:43来源: 意大利侨网
经常往返杭州上海两市的人们有一种感觉,两地之前的距离感正在逐渐拉近。而这种空间的贴近感,也在安徽、江苏以及上海之间萌发。
得益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沪苏浙皖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景触手可及。
快速运行的上海地铁。浙江在线记者 董旭明 王嘉楠 拍友 吴伟清 摄用互联互通求发展
浙江激活城市黏性
最近,经常要去上海选购样品的网店主小张发现,自己到上海后再也不用下载上海地铁手机应用单独买票,只要用杭州地铁手机应用,就可以解决在上海通行的难题。
“之前去上海,还特意下了个地铁官方APP,”她说,“现在好了,手机里只要一个应用就都解决了,再也不用切换。”
其实,杭州地铁的手机应用还可以用于宁波出行;上海人到杭州和宁波,同样可以使用上海地铁手机应用实现通勤。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说,在杭州、宁波两地的协同及支付宝的科技助力下,破题行业乃至国内的三地互联互通,地铁成为交通一体化上的先行先试。同时,这也是支付宝首创的地铁异地扫码技术在国内的首次应用,为全国公共出行提供技术输出的范本。
交通是血脉,也是活力之源。浙江明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座城市的互联互通,应交通先行。于是,自去年年底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后,各地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作就驶入了快车道。
今年3月,从江苏吴江发往上海青浦和浙江嘉善的两条长三角跨省公交专线开行,这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省际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
在更早一些时候,连接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嘉兴市的叶新公路(朱枫公路-浙江省界)新建工程正式开工,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中首条对接浙江省的道路。
人们同样对那条刚开通运营、被称为“最美高铁”的杭黄铁路印象深刻。作为连接浙皖7个5A级景区的全新交通线路,它的出现成为浙江和安徽之间的绝佳联系。杭州人可以一路向西,沿途美景如画,以至于浙江大学教授黄先海将这条铁路称之为“一条美丽风景线、跨省区域协作线、富民发展线”。
浙江依托交通的互联互通,一条条思路正在打开。
一副《渔歌唱晚》描绘了 90年代古堰画乡渔民生活。雷建华 绘
浙江加快文旅融合,推出美丽乡村等一揽子政策,吸引游客回流村民创造效益
用融合发展抢机遇
浙江实现区域定位
沪苏浙皖的融合背后,是浙江对一体化的深刻理解。
在国土空间上,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全新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性规划融合统一,以实现“多规合一”;在产业经济上,包括新能源产业、数字经济等产业已经开始融入长三角,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及要素分工;在文化教育上,宁波等地开始和上海合作办学,为人才流通解决后顾之忧;在文旅融合上,浙江推出美丽乡村等一揽子政策,吸引游客回流村民创造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打造多层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之路正在行进中。在2019年1月27日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浙江定下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浙江将坚持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充分发挥浙江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数字经济、绿水青山、民营经济等优势,制定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论员王法治认为,长三角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小,人文比较相通,更有可能率先破行政界限和行政隔阂,在一体化上取得突破和成功。
在过去的2018年,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可谓动作频频,一个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动作也在各地亮相。
江浙两省合作建设的中新现代嘉善产业园,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发展智能传感产业,通过集聚集群发展,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宁波浙沪合作示范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等一批高质量省际合作园区也相继落成。
眼下,江苏的智能制造业优势,浙江的互联网、数字经济长板,安徽的科教行业、新型工业化亮点等等,都在形成优势互补,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长三角三省一市大平台,浙江需要主动融入、主动接轨、先行先试,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说,浙江正在建立完善长三角区域产业规划协同机制,发挥整体优势,注重产业规划协同和衔接,整合资源,不断促进产业布局互动。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在成立不久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操作运行钱江机器人。温岭日报记者 朱海伟 摄以协同发展谋未来
浙江用人才造未来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浙江正在行动。
一份由上海市科学研究所在5月16日发布的《2019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表明:长三角区域科研协同极化效应显著,技术溢出多点爆发。协同指数从2010年的100.00分,增长到2017年的178.91分,年均增长8.67%。
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科研人员集聚效应不断加强,多极化的人才分布格局基本形成,核心城市已带动边缘城市实现整体崛起。
作为科研人才流入的高地之一,杭州的科研人才流动日趋平稳,杭州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科研合作网络的核心节点。沪杭、杭宁成为技术合作的主要通道。
对待人才的胸襟,浙江向来豁达。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温暖表示,“浙江正从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市场化等各个方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在省内,浙江在5月16日上线了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一网打尽”人才政策、服务、评审、信息等服务要素,实现人才创业创新各事项“一网通办”,还为浙江企业对接各类人才需求,真正方便了各类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选择,也精准服务人才和企业的协同发展。
在省外,浙江鼓励省内用人单位到省外设立“人才飞地”,就地吸引优秀人才,开展“青年才俊浙江行”活动,邀请海内外高校院所的博士生、博士后、青年教师到浙江开展社会实践,助力浙江加速发展。
据统计,2018年浙江新引进大学生51万人,引进海外留学生3.2万人,同比增长35%和18%。其中杭州、宁波、嘉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13.6%、8.5%和7.21%,居全国第1位、第2位和第4位。(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