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台商:“嘉兴给了我们事业发展的万般可能”

时间:2018-09-10 08:56:44来源: 意大利侨网

      1978年至2018年,改革开放的如椽巨笔,绘就台商与嘉兴这座城市奋斗发展的壮阔蓝图。从1987年首家台企落户,到如今遍布全市的1520家台企(项目),几代来嘉兴投资、创业的台湾商人,作为嘉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获益者,在嘉禾大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春天故事”。

    【回归篇】

    与商业“处女地”的一段缘

    李茂春是第一批来大陆创业的台商典型。上世纪80年代初,海峡两岸尚处于隔绝敌对状态。但19岁就在台湾靠木业制造业起家的李茂春拥有着前瞻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通过绕路第三地,他偷偷来到大陆考察,并意识到:相比台湾制造业日益凸显的资源、人力短缺趋势,大陆的制造业市场还是一块巨大的“处女地”。

    2000年,在广州东莞挖到“第一桶金”的李茂春,果断作出拓展事业版图的决心。与东莞一样,坐拥天然地理优势的嘉兴,进入了李茂春的视野。此时的嘉兴,虽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经济发展却逐渐步入“爬坡换挡”的阶段。当时的嘉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赶超发展“一号工程”。

    一次偶然的赴台考察交流活动中,李茂春感受到了嘉兴强烈的改革决心和魄力。他决定,亲自来嘉兴看一看。当年5月,一辆笨重的拖拉机开进了嘉善姚庄开发区,李茂春就在车上。“这里与我初识的东莞何其相似!”眼前的泥泞与破旧并未让李茂春寒心,相反,他心中的创业热情腾然而生。“这里距离上海、杭州和苏州都不过1小时车程,境内有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省道,万吨级以上的上海港和宁波港近在咫尺,占据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产品完全可以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全国辐射!”李茂春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商业“处女地”,当天就拍板建厂。

    当时的姚庄,工业产值还不到3亿元,还背负着几千万元的债务。面对如此窘境,镇领导没有泄气,反而在服务台商创业创富上竭尽所能。“千辛万苦也要把项目引进来。”时至今日,时任姚庄镇党委书记顾林法的这句话,一直让李茂春记忆犹新。李茂春业务繁忙,无暇兼顾,顾林法自告奋勇,主动揽下了盖厂房的活,让李茂春只管放心离开。从厂房的建筑设计规划、各类手续报批、材料采购到施工质量监督等,顾林法全都自己上阵,一丝不苟、一丝不漏。短短4个月后,一座崭新的益群木业厂房矗立在李茂春面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凭着这样的服务肯定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一传十,十传百,自然会有客商上门!”

    【创富篇】

    这是一座有情有义的城市

    2003年,当“八八战略”这颗“新种子”播撒在嘉兴这片改革沃土上时,越来越多的台商也穿越思想迷雾,找寻到了在嘉兴让事业扬帆起航的新航标。在嘉善,李茂春的产业再次扩容,浙江世博大酒店正式动工建设。在秀洲,心怀教育梦想的刘荣达,正将他的“庆安”教育品牌根植嘉兴。

    与李茂春一样,刘荣达对嘉兴也是“一见钟情”。让他难以忘怀的,不光是嘉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政策,最关键的是嘉兴市和秀洲区政府针对客商实际需求所给予的细致、温暖服务。

    为了刘荣达投资的幼儿园,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帮他前后跑了二三十趟省教育厅和省台办进行协调,让他成为浙江首家依照大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取得幼儿园办学许可的台资幼儿园;当学校顺利完成首批学生招生,却在教学楼建设进度上一筹莫展时,秀洲区政府又主动为其提供临时教学点,让学校能如期开学……回忆起创业初期的一幕幕暖心往事,刘荣达至今心怀感恩。“真的非常幸运,能在这么有情有义的城市里,让我的事业生根发芽、汲取养分。”

    城市的转型、教育理念的更新,给刘荣达的事业插上了腾飞之翼。凭借准确的产业定位和高站位的发展格局,之后的几年里,“庆安”将嘉兴作为其在大陆事业辐射版图的圆心,在江浙沪公共服务和幼儿教育界扎稳了根基。从第一家幼儿园成功“落子”嘉兴,到如今在全市共建成18家幼儿园,在全省范围内拥有30家幼儿园,在全国已经覆盖11个省市拥有近百家幼儿园,与大型房企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以及接受政府委托管理……刘荣达的“幼教王国”完成了由1到100的版图扩张。

    【融合篇】

    未来,与嘉兴休戚与共

    “嘉兴给了我们事业发展的万般可能。”如今,在嘉台商的改革开放记忆中,“进步”与“变化”无疑是他们对嘉兴改革开放进程最关键的“注脚”。这座城市对台商多年如一日的竭诚服务和诚心相待成就了打造“台资高地”的远大目标。数据显示,从1987年全市首家台资企业“中兴木业”落户嘉善至今,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项目)1520家,引进合同台资109.7亿美元,实到台资64.6亿美元。台资企业行业涉及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木业家具、化工、轻纺、商贸、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如今,嘉兴对台商来说,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沃土,更是家的所在。他们义务做起嘉兴的“形象代言人”,在各类两岸交流场合中为第二故乡竭力招商、揽才;他们热衷公益,自觉担起社会责任,用行动反哺这座城市多年的温暖相待;他们将自己的家人唤来身边,集结更多力量为这座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付诸努力……目前,嘉兴已吸引了4000多位台胞和台商,他们中不仅汇聚了李茂春、刘荣达这样的第一代台商创办事业,更迎来了台商二代甚至台商三代的安居生活。

    刘信鸿,是刘荣达的小儿子,在美国读取餐饮和旅游管理方向的硕士学位后,他毅然决然跟随父亲来嘉兴创业。在记者采访时,他说:“十九大报告提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并强调‘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等政策方向,让我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他们作为台商二代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和父辈们不尽相同。“我们需要与这座城市、与大陆的发展更加融合,用国际化视野和专业领域的技能与嘉兴的发展休戚与共,在相互学习和互补中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台商二代李国妃目前已正式接受父亲李茂春在嘉兴的酒店业务。在她看来,现在大陆的政策给台商越来越多和大陆企业同等的待遇,让他们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她认为,大陆的经商环境如今十分“标准化和透明化”,“要办一个手续,应该准备什么东西,需要多少天能办完,规定都说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现在台湾同胞可以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给我们在嘉兴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她说,在嘉兴的这几年,她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同胞爱、手足情,能真真切切体会到这座城市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真心实意。“今后,我会充分利用自己在各类台商协会、青年联谊会里的交流平台与机会,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嘉兴,爱上嘉兴,早早来到嘉兴安居乐业。”(嘉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