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意大利侨网报道,2018年7月17日,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家海外华文媒体人来到北京,走进了正在建设的“中国国家速滑馆”工地。
据项目总工程师宋家峰介绍:2017年6月6日,受北京市政府委托,由市规划国土委组织国家速滑馆建筑概念方案国际竞赛,选取建筑设计方案,请全球优秀的、具有丰富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参加。最终,澳大利亚博普勒斯设计有限公司以“冰丝带”为设计理念的A04方案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赛区新建竞赛场馆,在赛时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也将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中的新地标。
“冰丝带”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能容纳观众1.2万人,它将和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遥相呼应,亮相于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今后沿外墙曲面设置的透明管将内置彩色光带,可变幻出不同颜色的动感光带,和鸟巢的红、水立方的蓝相映生辉,体现速度滑冰的动感和绚丽。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速滑馆采取了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身冬奥场馆建设和运营,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速滑馆政府出资人代表,与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的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业主单位,承担国家速滑馆的建设和运营。
总工程师宋家峰说:“智慧”场馆破土而出 亮点多多值得期待
国家速滑馆已经于6月26日如期实现地下结构封顶,目前正抓紧进行地上结构施工,预计今年9月完成地上主体结构,年底将完成索网结构的提升施工,明年6月将完成玻璃幕墙的施工,并将于明年年底完工,2020年该场馆将达到测试赛要求。
呈“马鞍”造型的国家速滑馆屋面为国内最大跨度的单层双曲面索网结构,最大跨度达到200米。此外,国家速滑馆将使用3360块玻璃幕墙,拼出总长度达13.2公里的22条“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未来还会是一座“智慧”场馆,在票务系统、导航系统、馆内温度控制、热回收等方面体现出“智慧”特色。
传承宝贵经验 更加注重赛后可持续利用
大赛帷幕落下之后,场馆如何利用这个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大型赛事举办方面前的“奥数题”。近9年过去了,如今的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都已经运营得红红火火。国际体育界公认,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在世界范围内为大型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树立了非常好的典范。
作为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的新建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也是利用了2008年奥运会的两个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和射箭场拆除后进行建设的。对于赛后利用问题,国家速滑馆从设计之初就有考虑。
在保证冬奥会速滑比赛和训练所需的内场通道和融制冰设备的前提下,要求设计方案中考虑全冰面覆盖设计,并实现不同制冰区域的分别控制。这种设计对于场馆的温度控制和制冰专业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虽然给设计带来了麻烦,却能让冬奥会赛后的场馆更好用,更亲民。
未来,国家速滑馆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体育场馆,一座现代化的以“冰丝带”为设计理念的体育场馆将展现在大家面前,为市民带来冰与速度结合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