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20 14:23:09来源: 意大利侨网
6月20日,“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沪苏浙皖大型新媒体采访报道活动“浙江站”正式启动。
为了解浙江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已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新时代新起点上,浙江下一阶段如何做好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高水平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等问题,浙江在线、东方网、新华报业集团中国江苏网、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等三省一市新媒体记者联合采访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翁建荣。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有哪些工作亮点?特别是在交通、能源、产业、信息、环保、公共服务、市场融合七大一体化主要领域有哪些成果?
答: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后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和“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这是我省参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我省也围绕浙江实际,发挥浙江优势,取得了一些重大合作成果:
一是协同完成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编制,务实推进长三角合作。
二是高水平谋划大湾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
三是协同推动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杭州、嘉兴、湖州、金华成为G60科创走廊成员。
四是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枢纽和省际大通道建设。
五是和沪苏皖共同推动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如洋山港区开发、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重要流域治理等。共同推动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一批重大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
六是全面推进嘉兴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着力把嘉兴打造成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上海大都市区南翼的重要功能区。
当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域广、层次深、维度大,就交通、能源、产业、信息、环保、公共服务、市场融合等方面,我们长三角合作各个专题组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对接合作,形成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在交通领域:商合杭铁路、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杭申线航道改造等一批铁路、公路、航道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港口物流等交通信息实现了互联共享。和上海的省际毗邻公交开通运行。首批省际断头路打通项目已经列入开工计划。
在能源领域:浙沪联络线一期、浙江嘉兴LNG应急调峰储运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共同推进能源市场建设,保障区域能源安全。
在产业领域:推动实施长三角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上线。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在海关监管政策上已成功复制7项较有含金量的政策制度。
在信息领域:《5G先试先用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率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签约。建立了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工作交流机制,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在环保领域:不断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开展了长江、太湖、新安江等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推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和淘汰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多个方案标准已完成评审。
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了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机制,明确合作项目。
在市场融合领域:三省一市共同推进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金融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同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问:2017年4月,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要着力打造成为浙江与上海创新政策率先接轨地、高端产业协同发展地、科创资源重点辐射地、一体化交通体系枢纽地、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提供示范。这一年多以来,示范区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嘉兴是我省与上海陆域相连的唯一城市,是主动接轨上海、实现与沪同城条件最好的城市。获批示范区后,去年7月,嘉兴市又专门出台了《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2017—2020年)》,项目化推进示范区建设。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嘉兴在示范区建设上,能够创新合作机制,打破区域限制和政策藩篱,在一些重大合作事项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突破了思维边界,在规划理念上实现与沪同城。和上海的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城市间的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很重要。目前,嘉兴市已经与上海市青浦区、松江区和金山区展开更深层次的跨区域一体化合作。
2.突破了地域边界,在综合交通上实现与沪同联。在轨道交通方面,沪嘉两地已就沪嘉城际通道规划形成共识。在打通省际断头路方面,规划打通8条断头路。在公共交通方面,先后开通了5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两地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3.突破了行政边界,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与沪共建。与上海一道,积极推动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整合利用区域重要科创资源。嘉兴市还于去年举办了2017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同时,两地科技创新券合作也取得了突破,去年10月,嘉兴市首张,也是我省首张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在上海使用。
4.突破了市场边界,在产业合作上实现与沪共赢。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嘉善)协作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等共建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嘉兴市已有3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与上海各类开放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基本实现平台合作县(市、区)全覆盖。
5.突破了政策边界,在公共服务上实现与沪共享。嘉兴市目前已实现与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一院实现“点对点”联网结算。沪嘉两地医保参保人员也已实现在异地定点医院的住院实时刷卡结算,其中上海有490家,嘉兴有18家。2017年,嘉兴到上海刷卡住院就诊1145人次,结算金额达3403.4万元;上海到嘉兴刷卡住院就诊69人次,结算金额95.4万元。
除此之外,沪嘉两地在跨区域环保应急联动、平安边界创建、区域维稳联动、干部互派挂职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也都在不断完善。可以说,目前示范区建设呈现了多维度、全方位的良好发展态势。
问:浙江省目前正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四大建设如何更好地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相融合?
答:四大建设是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关于四大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合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要理解四大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关系。在我看来,他们两者之间有这样两层关系,首先,两者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两者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落脚点都在高质量发展。其次,是统和分的关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书记提出“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这一要求。对浙江而言,“扬长”最主要的抓手和载体就是紧扣浙江实际、发挥浙江优势,高标准推进四大建设,以此提升长三角“金南翼”的成色。
第二,要充分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刚才我也讲到两者是统和分的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分子”和“分母”的关系,做大做强“一体化”这个“1”,就要做大分子。四大建设要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谋划,同时,要充分体现浙江的实际和优势,发挥优势、补足短板。
第三,要充分发挥四大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湾区建设要起到引领作用。“数字经济”是浙江的优势经济,也是浙江的“一号工程”,要通过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地,携手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花园建设起到保障作用。要加快构建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全面建成“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成为整个长三角的生态花园。诗画江南、诗画长三角。大通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要构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数字智慧、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根据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闭门会议精神,我省也将牵头研究推进长三角智慧公路建设、试点货运车无人驾驶。大都市区建设起到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建设四大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发挥四大都市区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平台作用,带动全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
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了重要指示,从浙江省的具体实践来看,更高质量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切实做到更高质量?
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最新指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对于浙江而言,更高质量发展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几个方面,而是贯穿于一体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不局限于毗邻地市,而是全省上下都要各尽其能。
对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结合浙江实际,我们认为总的抓手还是四大建设,同时还要务实启动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事项。
一是推动浙江与上海联合申报创建自由贸易港,充分发挥浙江的对外开放优势,释放浙江“一带一路”枢纽动能。
二是规划建设长三角超级智慧综合交通网,率先构建全球领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三是全力打造环太湖绿色经济圈,把其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四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统一开放大市场建设。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和政策藩篱,实现标准相互统一,要素自由流通融合。
五是加快推动以“一卡通”为核心的民生领域一体化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为支撑,以共享经济的理念推进高度同城化。加快区域城市管理制度和标准的一体化。
问: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党政部门领导走访活跃,交通、产业、科技等方面的协同也都取得了较大成果。新时代下,要真正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一体化,下一阶段在制度安排方面是否会有一些动作?具体有哪些?
答: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之间的交流互访一直非常频繁,对于下一步的制度安排方面,我想,主要还是围绕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主要成果和《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跟踪落地上,同时,要实现三省一市的联动。
1.争取建立国家层面协调机制。
2.建立管理和考核机制。推动三年行动计划的责任分解,重点合作事项纳入各省市政府的目标管理系统和日常考核。
3.建立分头研究机制。按照各省市特点和优势,分别牵头研究落实重大合作事项。目前,首批14个项目已分别落实到三省一市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问:在本月初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签约了包括投资基金、数字经济等在内的11个项目,这些项目推进的具体时间表是怎么样的?
答:这次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一共有11个项目进行了签约,涉及基金、信用、基础设施、产业、区域合作、政法、民生服务、商务等8个领域,这些签约项目是未来三到五年推动长三角地区重大事项合作的具体抓手。
从具体的实施时间来看,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第一类是已有项目的扩展延伸,主要是共建G60科创走廊战略协议,该协议是2017年签订协议的升级版,原来是沪浙共3个城市,现在扩展到三省一市9个城市。
第二类是近期即将实施的,包括了大部分签约协议项目。比如打通长三角地区省际断头路,第一批已经排出了17个项目,很多项目年内就将启动。还比如长三角地区5G的先试先用,2018年至2021年中每一年的工作安排内容都很清晰,等等。
第三类为意向框架类,还要进一步深化的。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基金,一个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这个是政府层面的,主要是为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操作层面的一些细节,我们几个省市还在商议。另一个是长三角地区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这个是企业层面的,也是为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问:三省一市空间相邻,发展各有特色,浙江省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优势是什么?浙江省与其他两省一市的优劣势如何实现互补?
答: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空间相邻,但由于天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路径和特色也不相同。对于浙江,我们主要有五大方面的优势,即体制机制、数字经济、对外开放、生态环境、都市区集群。
当然,其他兄弟省市也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尤其是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正全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自身发展优势非常明显。和其他两省一市如何实现各扬所长、优势互补、功能联动?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和上海,我们要创建机会,主动借势。一是借力上海科创优势,积极参与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发挥我省“数字经济”优势,共同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二是借力上海高端资源优势,积极承接高端现代服务业的辐射扩散,积极引进人才、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要素资源;三是借力上海开放发展优势,主动学习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经验做法,共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和江苏,我们要创建载体,合作共赢。江苏省实体经济发达、交通网络完备,和我省经济发展阶段相似。但两省之间又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作为长三角的“两翼”,我们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我们谋划了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以及G60科创走廊,这样“一圈两带一廊”的合作载体来共同开发推进。
和安徽,我们要创建机制,互惠互利。生态环境是浙皖两省的共同优势,共同建立做好流域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共筑跨省界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廊道是两省共同目标和愿望。两省要加快旅游资源统筹和高效利用,共同打响区域旅游品牌。同时,安徽高校众多、科创资源丰富,浙江科技平台能级较高,浙皖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链共建方面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