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08 00:00:00来源: 海外网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媒体中心外欢迎标识 (图源:网络)
6月9日在中国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是继2017年6月阿斯塔纳峰会正式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的第一次峰会。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为本届青岛峰会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的各国代表(包括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外长和上合组织秘书长、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时指出,“新形势下,我们一要不忘初心,坚定弘扬‘上海精神’;二要发挥优势,充分释放扩员潜力;三要开拓进取,锐意推进全面合作”。在全球及本地区形势正出现急剧变化和上合组织自身也发生重大变化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强调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无论对本组织的近期调整和巩固还是对未来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巩固新旧成员国间政治互信基础。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合作成就,成员国间高度的政治互信是最重要前提和基础。这种互信关系在共同解决冷战遗留的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和携手应对地区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并成为地区合作向更深入、更广泛领域推进的保障。这种互信关系体现了新型国际合作组织的核心原则,故而也成为“上海精神”的第一要素。
上合组织在2017年阿斯塔纳峰会上完成了扩容,虽然印度、巴基斯坦已按规定程序完成了应有的司法和组织程序,但对上合组织的政治文化尚须适应。与六个创始成员国相比,应有的政治互信和默契关系还需在印、巴与其他成员国间逐渐建立。必须看到,新成员的加入使上合组织内部的差异性加大,在客观上稀释了原有的政治互信水平。在国家元首理事会上协调立场、沟通观点,充分利用这一最高平台克服分歧和消除疑虑,是当前维护成员国间信任关系、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步骤,也是进一步完善组织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且,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继续巩固政治互信基础,在青岛峰会之后也仍将是个长期任务。
其次,打造文明共鉴与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上合组织成员国覆盖的区域是世界文明多元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民族文化差异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尤其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后,“上合空间”从欧亚地区扩展到南亚地区,从北冰洋连接到印度洋,上合组织成员国包含了世界民族传统和宗教文化最多样性化的广袤大陆。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覆盖了欧亚大陆面积的60%和世界人口的40%。在这样一个辽阔空间里生活着200个以上的民族和族群,使用的语言超过100多种,信奉着10种以上的宗教。因此,在上合组织这样广阔而特殊的地域空间内推动有效务实合作,弘扬“上海精神”中“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内涵,从成员国关系层面上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氛围与文化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代表悠久古代文明和南亚特色文化的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后,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促进各成员国人文合作与文化交流,从文明对话和民间外交领域入手夯实睦邻友好关系,将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的重点合作领域和工作重心。
最后,从共同发展环境入手参与全球治理。作为冷战后出现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不仅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而且通过自身的地区实践,探索出一套区域治理的思路和做法。上合组织的成功在于它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与威胁作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最大的“公约数”。将营造共同的安全与发展环境作为宗旨,这种合作的意愿超越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坚持所有成员国(治理主体)地位平等的原则,不仅遵循着“上海精神”的关系准则,而且推动了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式合作理念的不断完善。在全球治理遇到困境的今天,上合组织的地区合作成为同类地区实践中的重要范例。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基本由发展中国家构成,而其中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又占了代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BRICS)的3/5。面对目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出现的重大调整,各成员国对优化发展环境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有着接近的诉求。在“上海精神”和《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指导下,上合组织的活动将更加集中而现实地反映各成员国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如前不久发表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新闻公报所阐述,“坚持以多边主义解决热点问题,通过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并不断扩大影响力,进而在世界范围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
(许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