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30 00:00:00来源: 海外网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海外网杭州5月29日电(李萌)去年5月,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达成279项成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在参加第三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时指出,“一带一路”这列“东方快车”为全球华文媒体提供了广泛机遇,海外华媒是第一批可以免票的“乘客”。
“我们一直把落实这279项具体成果作为’一带一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刘建兴透露,“一带一路”海外落地以来,在通力合作下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我印象中,279项重大成果中,有255项已成为常态化工作,另外24项工作也在积极地推进过程中。”
短短一年的时间,如此庞大的项目已经实现海外落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体现着惊人的中国速度。然而,获得大多数国家积极响应的同时,质疑和误解也伴随而来。刘建兴认为,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之前,首先要用理性、辩证的思维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一带一路’是一个新生事物,提出来才刚刚5年不到的时间,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初期肯定有它不完美的地方。”刘建兴认为,放眼国内几十年的发展,都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难免在海外建设当中遭遇困境。
“但是,新生事物要看它的发展方向,面对成长的烦恼,应该要有一颗包容心。”刘建兴从另外一种视角指出,“一带一路”虽然面临国际社会的批评和质疑,但仍然有利于实际工作。“我们不可否定,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有些人面对中国取得的成绩,心情是复杂的。”刘建兴指出,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定力,不为浮云所动,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成果日渐丰硕,那些曾经质疑的人一定会转变他们的观点。
作为首次参与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的嘉宾,刘建兴不仅为“一带一路”的质疑声提供了可行的化解之道,也对海外华媒如何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刘建兴认为,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华媒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长期在海外做华人华侨的工作,华媒传出的声音更容易被接受,将这种语言优势转换成红利,华媒将获得广泛机遇。
“我相信在’一带一路’这列快车上,海外华文媒体是第一批可以免票的乘客。”刘建兴认为,促进华人华侨所在国加入到与中国的合作中,华媒将扮演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刘建兴进而指明方向,海外华媒可以同国内媒体合作,特别是像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的官媒,它们拥有广泛资源和优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它的信息拥有主动权。与此同时,华文媒体也可以抱团出海,协力发展,“我想这是一种融合的模式”。
此外,刘建兴业也建议,“海外华文媒体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做更深入的研究,看这个国家在区位、资源、人文基础以及产业基础方面有哪些特点,以便更好地和“一带一路”紧密贴合。
原标题: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抢搭“一带一路”东方快车 海外华媒是第一批免票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