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有勐海(云南边城行①)

时间:2018-05-16 13:57:16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在打洛独树成林公园中,可以看到对面缅甸的城市。




  勐海越野挑战赛50公里男子组冠军冲过终点。


从北京到云南勐海,要经昆明转机到西双版纳,然后再转乘汽车,记者用了几乎整个白天的时间,跨越千里与大山里这座小城相会。

云雾缭绕的边境

连接西双版纳景洪市区和勐海县的,是一条曲折蜿蜒的山路。云雾缭绕山间,抬头就会被这湿润的雾气所笼罩。有些路段坡陡路窄,对驾驶员的技术是一种考验。当地人告诉记者:“一旦下雨,路面湿滑,在有些坡度的地方就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即便我们经常走这条山路,开车也必须十分小心。”

话音刚落,雨说来就来。山区的雨水清澈透明,折射出另一个美丽的世界。雨滴打在车窗上,和着周围的雨声,就像在弹奏一曲山间的协奏曲。在这片奇妙的土地上,前一秒的窗外还是晴天,这一刻就可能大雨瓢泼,再下一秒又回归平静。

勐海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雨季时间较长。在这里,和雨水一样多的,还有中缅边境的界碑。勐海地处中缅边境,据当地人介绍,这里一共有中缅界碑200余座,小小的界碑,沿着对角线就是两个国家的边境分界线。走在打洛独树成林公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境外缅甸城市的建筑。公园的导游告诉游客:“在我们勐海,出国比出省容易。这一步你还在国内,下一步可能就出国啦!”

“我们勐海是中缅友好的象征,这里有边境互市,两国的边民持有边民证可以往来进行贸易等活动,两国人民在这里世代友好相处。”顺着当地人的指向,记者看到了“边境互市”的路标。俗话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道路通了,民心也就通了。在这样一个山区的边境小城,记者看到了这句俗语的生动实践。

高山深处听茶音

一早醒来,盘旋山路数小时,终于抵达了贺开茶山。凭栏远眺,一片片绿色的茶树在视线中延展开来,好不热闹。

端起茶杯,让大叶绿茶的芬芳顺着口腔流淌,似乎一下就驱走了身上的倦意,茶叶——这深山中的精灵,竟有如此的魔力。“你们现在所喝到的茶叶,都是从这座茶山采摘加工出来的。”当地人对此如数家珍。

走进茶叶加工车间,一排排绿色的鲜茶叶映入眼帘,用手捧起其中的一堆,手有余香。制茶工人向记者讲述着茶叶从茶树到成品的前世今生。说话间,附近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响,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走近后发现,原来这是炒茶时发出的声响。对茶的认知,大多数人停留在喝茶的阶段,少有人能见识到火中取茶的壮烈。而能够听到茶叶声音的,似乎更少之又少。

这声音,清脆悦耳,敲冰戛玉,似乎是茶叶在自言自语,又像是茶叶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天润物,茶润人,也唯有汲取天地精华的茶叶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

勐海山区,美得让茶叶“爱不释手”。这里有树龄1700多年野生茶树王和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群落4.8万亩,大益茶制作技艺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活动中,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茶文化,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酸茶、拉祜族的土罐茶和药茶等等,积淀了无与伦比的文化瑰宝。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每年4月,是勐海县一年一度的节庆月。今年,2018布朗族“桑康节”和傣历1380年泼水节以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民俗内涵的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各方游客的到来。4月末在这里举行的“美丽中国行”2018云南·西双版纳·勐海系列活动,再次燃起了大家的热情,为节庆月锦上添花。

作为本次“美丽中国行”的主活动之一,勐海越野挑战赛在这里鸣枪开跑,参赛选手迎着朝阳云雾,经过平坝稻田景观,沿途都是茶叶生长的山区,茶文化贯穿始终。途经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民族村寨,少数民族文化浓郁,通过比赛,不仅让更多人来到这里,也让更多人了解并认知了当地的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本次50公里越野挑战赛的女子组冠军郑文荣表示:“这次来跑这个美丽的茶的故乡,我觉得很享受,有一种特别让我赏心悦目的感觉。一路赏风景,一路上飞奔在茶林中间,很美,很轻松。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西双版纳这个美丽的地方,边采茶、边赏美景。”

借由此次“美丽中国行”的契机,勐海邀请了数十名“民族文化体验官”,探寻少数民族村寨、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参观云南省重要的边境旅游贸易口岸——打洛口岸;拜访古茶山、体验普洱茶的制作技艺,了解普洱茶文化。

如今的勐海,拥有天然的茶山独特优势,又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淀,如何将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让更多的人知道勐海、来到勐海、爱上勐海,已成为当地正在实践的重要课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6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