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9:55:03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3月3日首场“委员通道”采访结束后,中阿卫视记者馨玥(左)在接受国内媒体记者采访。
3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即将闭幕之际,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于是最后一场“委员通道”,现场聚集了更多的外媒记者。作为今年两会的创举,“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每次举行都会引来海内外的极大关注。
在代表委员通道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委员尤其是基层的代表委员,回应民意、直面社会关切,为两会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成为今年两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许多境外媒体记者看来,这是观察中国的一个绝佳窗口,展现了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
■ 零距离接触代表委员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开通,这是全国两会首次开通“委员通道”。现场,澳大利亚《塔州华人报》记者唐咏北占据了第一排的有利位置。她忙碌地拍照、录视频,记录下委员“答题”的精彩瞬间。
“这是我第三次采访中国两会了,代表委员通道这样的安排特别好。我们对中国的信息非常关注,但过去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代表、委员。今年两会代表委员通道的开通,为我们零距离接触代表和委员提供了便利条件。”唐咏北对本报记者说,在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委员介绍了下一步航天员选拔条件的新变化,也介绍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这些内容信息量很大。”
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记者吴敏表示,期待今后中国两会能采取更多方式,让媒体和代表委员有更多机会互动。
《澳门法治报》记者陈龙狮对本报记者表示,开通“代表通道”,这种形式非常好,让记者能与代表有更多互动机会。
采访“委员通道”的《意大利晚邮报》记者于薇薇表示,“委员通道”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每年参加两会的委员那么多,记者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跟委员们接触。通过“委员通道”这种形式,大家有机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委员,这有助于记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情况。
■ 面对面采访热点问题
“这是很好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吴敏对本报记者这样评价本次全国两会开通的代表委员通道。在第一场“代表通道”,他的同事获得了提问杭州市市长徐立毅代表的机会,询问了“杭州市在互联网、大数据方面未来有何举措”的问题。
“如果按照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形式,记者们很难和代表委员们在短时间内面对面交流,开通代表委员通道是一种形式创新。”吴敏表示,如果再参加“代表通道”采访,将就“一带一路”给海外带来何种机遇、海外品牌如何走进中国等问题进行提问。
“委员们对中国很多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讲述,对外媒记者很有帮助。” 来自中阿卫视的馨玥对能采访“委员通道”感到兴奋。她说,航空航天、冰雪运动、特殊教育……“委员通道”让我收获了大量信息,也提供了让外媒记者与委员们面对面的机会。
这次报道两会,馨玥关心中国的外交、经济、民生和法治等话题。她说,每次听到“中国梦”“一带一路”这些词汇都会非常兴奋,这些都是外媒记者们希望捕捉的新闻点。
■ 看到一个更自信的中国
对许多在场的境外媒体记者来说,两会代表委员通道是观察中国的一个绝佳窗口。他们表示,透过代表委员通道,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钟鼎浩表示,“委员通道”的话题广泛,他个人最关切的是医疗、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话题。
“‘委员通道’的形式很好,可以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媒体了解委员到底带来了哪些提案,可以了解到委员们的真实想法。”钟鼎浩说,通道上的委员很多来自一线基层,让我们可以从微观的角度了解中国,同时他们的表述听起来也更亲切、更接地气。
加拿大红枫林传媒集团记者王群表示,今年设立“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说明两会在程序上越来越面向人民群众。
“建议今后多多开展类似采访活动,让两会更加开放。”陈龙狮表示。由于通道时间短,记者们能提问的机会很少,他希望增加提问机会。
馨玥认为,“委员通道”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包容,而自信开放的中国两会正越来越多地吸引世界的目光。她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采访机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17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