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强国可以给世界哪些借鉴

时间:2018-03-15 00:00:00来源: 中国论坛网

 1521095424991492.png

(资料图

3月15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拥有世界十大最佳学校系统中的七个,中国和越南两国学校进步显著。这是一项重大成就,给世界各国提供了重要借鉴。

世界银行列举了多项数据,首先,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多达40%的儿童所在学校的学生平均成绩超过经合组织(OECD)国家,这些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包括中国、越南等中等收入国家。其次,在东亚地区,家庭收入未必是儿童教育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例如,在越南和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与经合组织国家学生的平均成绩相比,即使不优于后者,也是不相上下。

教育强国是中国人才储备的基础,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新征程,同时也为世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思路。

从国内经验向世界借鉴的转变

那么,中国在教育领域有哪些经验可以给世界借鉴?

《求是》杂志2018年第6期刊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世界提供了可行性经验。

第一,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为促进社会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完善资源配置、加大倾斜扶持、严格规范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和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第二,4%目标连续五年得到保持,教育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12年如期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并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第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凝聚态物理、结构生物学、转化医学、气候变化、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农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高铁、光伏、数控、高压输电、核电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早前在《中国教育报》刊文表示,未来15年至20年,中国教育综合实力将持续增强,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和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提前1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

中国对教育事业未来有何具体规划?据《求是》杂志报道,第一,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第二,教育改革要回头看、再出发,全面检验已有改革措施的落地情况,全面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破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既要开源,也要节流,珍惜每一分教育经费,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既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又要有重点、提效益,更多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基层、困难学生倾斜,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标准的转变

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曾在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讲述“我心目中的2049”时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中心,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中国版的教材,汉语发音的教材能够走向世界”……

那么,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标准,中国要克服哪些困难呢?

曾任英国伊顿公学校长的托尼·利特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很多方面,我很佩服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我在北京和上海访问学校时,发现当地的学术成绩很出色。”但他认为,在教育问题上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文化背景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学校,都需要认清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学校能否为学生增强“软实力”提供帮助。

(中国论坛网 刘思悦)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中国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