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7 14:52:25来源: 意大利侨网
3月6日晚上9时,当记者循声走进全国人大代表、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厨卫空间事业部系长刘廷的房间,他正与另外两位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汽车整形与涂装专业教师杨金龙和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设备部主任郑裕财聊得火热。
两位80后、一位90后,3位代表都是年轻人,又有共同的身份:一线工人。来北京后,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聚在一起聊聊参会心得。特别让他们振奋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价格战到质量战
—— 一根晶棒的转型
对一家企业来说,品质究竟有多重要?郑裕财代表的经历,最有发言权。
15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他的家乡开化正兴起光伏热。仅县工业园区,最多时就有光伏企业48家。当时,一块6寸的硅片价格约为60元;如今,一块硅片的价格下降到了5元左右。随着兼并整合、破产重组,企业数量缩减到8家。
“对企业来说,一味地打价格战是不现实的,要在市场站稳脚跟,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提高科技附加值,用质量说话。”手握真空泵机油循环利用技术等15项专利,郑裕财代表明白,设备的转型升级、技术的不断创新,永远是实体经济企业最重要的事。
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光伏发电设备使用转换率更高的产品,矽盛电子立刻投入3000万元上马“年产3000万片大直径单晶硅太阳能硅片技改项目”。自动化生产的实现,让企业人力使用更少,能耗也更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如今,他们企业生产的单晶硅片供不应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品质革命’,为我们指明了产业升级方向。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品种结构、产品品质、品牌培育等方面还有短板。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企业继续在质量上下功夫,真正提高品质。”郑裕财代表说,新增屋顶光伏装机100万千瓦入列浙江2018年十方面民生实事,这是光伏产业的春天,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单纯的单晶硅加工,产业层次比较低。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打造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未来,他信心满满。
造产品到创品牌
—— 一个马桶盖的启示
品质,能给一家企业带来什么?3年多前的“马桶盖”热,让刘廷代表记忆犹新。
当时,《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引爆网络,而兜兜转转之后大家却发现,漂洋过海背回家的马桶盖,原来就在杭州下沙制造。也就在那时,在松下电器马桶盖流水线工作了10年的刘廷代表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品牌就是生产力。
“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造的,需要有完善的制造体系和产品标准来支撑。”刘廷代表告诉记者,仅他所在的流水线,就有产品控制标准近100项,从马桶盖表面的刮痕,到内部加热装置的安放位置,都有细致到毫米的要求。“哪怕我们只流出一台不良产品,对顾客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不良,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零不良率’。”刘廷代表说。
目前,全国共有300多家智能马桶盖生产厂家,在刘廷代表看来,对现有的行业标准进行提升已是当务之急,因为先进的标准是好产品的先决条件。
“优质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是‘产’出来的,但更是‘管’出来的,在‘品质革命’的进程中,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伪劣产品的打击不能缺位。”刘廷代表说,201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松下作为马桶盖“浙江制造”标准的主起草单位之一,其标准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标准推广好,让‘浙江制造’真正体现高水平、高品质,走向全球。”刘廷代表说。
做工人到当大师
—— 一位工匠的雄心
一场“品质革命”,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身为世界技能比赛冠军,杨金龙代表的答案只有一个字:人。
他掏出手机和大家分享了一段当初中班主任的小姨发来的微信信息——班里一名学生对报考技校有兴趣,小姨鼓励了他,却被学生家长责怪,说她“误人子弟”。“都说要培养‘工匠’,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为什么家长还是不理解?”杨金龙代表说。
“归根到底还是对职业的认识问题。其实,无论是浙江还是全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可现在社会上还是存在‘重学轻术’的现象,不少人觉得当工人干的是体力活,社会地位不高,这样的观念真该转变了。”杨金龙代表现身说法,他所从事的汽车喷漆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对车身打磨抛光、调漆、喷漆和烤漆等很多步骤,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油漆是否均匀。“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油漆上下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六分之一左右,而油漆一般要喷五六层以上,要真正做得好,必须不断钻研。”杨金龙代表说。
作为浙江省第一个特级技师,杨金龙代表不仅被破格进编成为杭州技师学院教师,还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作为技能人才,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制造业中的技术先锋,成为国家打造制造业强国的中坚力量。当然,也希望更多人转变观念,让技能人才的队伍更加壮大。”杨金龙代表说。
如今,杨金龙代表在学校给新生上的第一课,讲的都是“精益求精”。在他的理解中,“工匠精神”就是要把精益求精的态度灌注到每件产品、每道工序中。“只有每个人都做到极致,我们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才能有更多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让‘品质革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杨金龙代表期待。(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