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7 10:08:40来源: 人民日报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正在进行的两会,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事业的筹划。两会的每一项议程,都如同连通会场内外的枝条,让时代的奋斗者找到迎春绽放的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让各行各业看到了什么新机遇?代表委员的声音,又传递着地方发展的哪些新经验?两会时间,如何激荡起会场外的奋斗热潮?我们以一组“一线视角·两会时间”,和读者一起倾听会场内外的故事,把握新时代的新气象。
——编 者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为企业松绑,释放了一堆“大礼包”。优化营商环境,被提升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高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要求,也深化了记者在基层采访得到的感性认识。近来,一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地方,出现了对营商环境的诟病。看来,不能把经济滞后,一概归咎于资源匮乏、基础薄弱和政策不给力,没有依法依规、温暖透明的营商环境,凡事靠关系、靠熟人不靠制度,到了手的“金娃娃”也会飞走。
一直肩负“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使命的上海,不久前因为在全国城市率先迈进GDP3万亿元高门槛而引人注目,高起点如何实现新突破?据记者观察,可以从2018年后,上海出现的一个流行语窥见端倪——“店小二”。这和上海决策层自我革命“放大招”有关。
去年底,各党政机关都忙着工作收尾,上海却出人意料高规格插入一个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书记、市长双双出席,话也说得很重。参会者的一个感觉是,不抓营商环境,就别夸口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就等于漠视改革。按市委书记李强的说法,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有的话听来甚至让人有点瞠目:“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也有干部想不通:不是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能和企业走得太近么?澄清的声音很坚定:“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描述新型政商关系,‘亲’的前提是‘清’,而没有‘亲’也谈不上‘清’。经济要发展、改革要推进,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就不要怕与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打交道。”官商之间“勾肩搭背”不行,“背靠着背”也不行。对企业不闻不问,敬而远之,以防止“说不清楚”,同样是发展的阻碍。“今天特别要学会的,是摸清企业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看来,唱响“店小二”精神,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已成强力推动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上海决策层有意识地向领导干部灌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标意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优化营商环境,说白了就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上海有位干部,听说江苏项目投资审批50天左右就能完成,感到难以置信,“不可能啊!”跑去一看心服口服。回来之后也不含糊,短短几个月,就把项目投资审批生生压到48天!一位基层干部说,原来只想着“物理反应”,各个部门各自压缩,但还是公文旅行;一对标,发现完全可以“化学反应”,一张桌子上几个部门共同审结,流程再造大有潜力。
上海正琢磨的是,怎么让全世界优质企业都感受到上海的营商优势,不光是政府审批改革,更有软环境塑造,服务功能的强化。上海态度坚决,“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使上海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制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发达地区在营商环境方面好上加好,别处怎能不“快马加鞭”?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0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