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探访女排腾飞纪念馆 弘扬"女排精神"

时间:2021-11-15 22:04:13来源: 意大利侨网

      意大利侨网讯, 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理学大师朱熹曾任漳州知州,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月港是明代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合法的始发港,红军革命精神、谷文昌创业精神、龙江大局精神、110服务精神和女排拼博精神是漳州“五种精神”,漳州也被誉为“排球之乡”。

      11月15日参加由漳州市委宣传部、 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主办的2021“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来自13个国家19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走进漳州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中国女排的光辉历史,深入学习“女排精神”,增进爱国主义情怀。

       据介绍,1972年,国家体委在考察了全国各地后,选择了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的漳州作为中国女排第一个训练基地,即可以覆盖六个排球场的“竹棚馆”。草创阶段的集训条件十分简陋,住宿地点分散,训练在毛竹搭起的“竹棚馆”和附近的室外场地,中间要走十几分钟,还要经过一片大农田。

       生活条件艰苦,训练条件更艰苦。赶上雨季,“竹棚馆”内“三合土”潮湿,队员一滚就是一身泥。队员多次翻滚,“三合土”一层一层磨掉了,垫底的煤渣露出来了、划破队员的大腿、肘部。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女排姑娘们没有叫累、叫苦,没有人趴下,她们提出“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的口号,卧薪尝胆,强化训练,成为了后来体育界弘扬的“竹棚精神”。这一精神深深鼓舞和教育着排坛新人,为后来中国女排夺取“三连冠”“五连冠”创造了条件,更为“女排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88年,中国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会,进入低谷期,为鼓励中国女排走出低谷,漳州市委政府提出“人均捐赠一元”的号召,动员全民,建设中国女排腾飞馆,还创国内先例,为女排姑娘提供“自助餐”,改善伙食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女排在漳州重新组建后,女排姑娘们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严格的训练,开创了中国在“三大球”竞技赛场上的新境界,从“三连冠”到“五连冠”,从世界杯折桂到奥运会夺魁,中国女排一次次登上世界排坛巅峰,为祖国争得了荣耀,成为人们心中敬仰的英雄。”女排姑娘回顾她们的成长过程时说道:“我们夺取世界冠军是从漳州起步的”。郎平教练还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来表达对漳州的深厚情感:“我们将永远记住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

      为弘扬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由漳州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筹建,2000年于漳州基地北区建成“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馆位于漳州市区“中国女排腾飞馆”内,面积约为300平方米。随着参观的人员批次持续增加,展馆展厅面积小、布展内容受到局限,2019年底漳州基地对纪念馆进行了重新修缮。

      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由历史照片、中国女排姑娘刻苦训练时使用过的部分实物及各种荣誉奖章、奖状、奖杯仿制品,签名排球、题词、剪报、刊物、画册等大量珍贵翔实历史资料组成,配以声光电现代技术,突出展示了中国女排姑娘满怀爱国之心、夺冠之志,为振兴中华而卧薪尝胆、刻苦磨砺,以超常规的训练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磨练刚强意志和精湛球艺,用汗水、泪水、血水凝塑勇往直前的英雄群体。真实反映“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女排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展馆内一张张历史照片、奖状、刊物及中国女排使用过的部分实物等大量历史资料,重温中国女排的拼搏历程和辉煌战绩,并从三连冠纪念碑、腾飞馆的落成等故事中,回顾女排与漳州的渊源,感受“娘家”人与女排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每到一处,海外华文媒体人被中国女排辉煌卓著的历史、敢于拼搏的精神、永不言弃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事迹以及老一辈漳州人民无私奉献精神所吸引。

   “在中国女排成长的道路上,漳州人民始终与女排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有着特殊感情,特殊的理解和特殊的支持,中国女排也一直把漳州当成培养她们成长的“摇篮”和“娘家”。”

      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每一次的夺冠历程不尽相同,有5连冠时代的水到渠成,有雅典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也有像2019年这样的“十全十美”。中国女排的10冠王,不仅在中国三大球当中成绩最好,放眼世界体坛,在不到40年间十夺世界冠军,也是不多见的。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参观学习,海外华文媒体人深刻感受到纪念馆里的老女排精神的内涵与魅力。(编辑: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