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3 06:27:45来源: 意大利侨网
茶,它聚合天地之灵气、汲取万物之精华,“茶”字的写法就蕴含着“天人合一、和谐相生、茶禅一味、优雅从容”。安徽自古出好茶,徽茶文化也源远流长。在黄山市黟县美溪乡有着这么一家企业,它“复活”传奇黟山石墨茶,让我国先民们创造的精华得以重现,让徽茶文化得以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也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新一代制茶人坚韧不拨,做事做人令人敬佩的精神,这家企业就是——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4月22日参加由黄山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承办的中新社摄影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及海外华文媒体走读黄山采访活动的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15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中国新闻社记者们有幸受邀走进了这家充满传奇和赞美的企业。
“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就座落在322省道的美溪河旁。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了该公司的茶园观看和体验采茶的乐趣,上百亩茶叶基地里,整园的丛丛茶树,叶繁枝茂,一行行、一排排茶树绿涌翠滴,宛如绿色的云霞。该公司采茶的“金童玉女”们指尖飞舞,正在采摘露出新芽的嫩茶,有记者也参与在体验采茶的乐趣,记者们更多的是忙着按动快门,记录下这美好和难得瞬间。
走入公司的客栈茶苑,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底匾额,题有“弋江茶苑”亚金黄色大字,下方是幅正方形水墨画背景墙,云雾萦绕着一片茶园,画面上部“黟山石墨”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和匾额上下呼应。这八个字的显现出黟县人的坚毅、散远和沉静闲适。公司二代传承创业者李诗函等热情接待了采访团一行并向大家介绍了该公司生产的茶及公司的概况。
据李诗函介绍,黟山石墨茶,始于唐代,发展于明代,成熟于清代。相传李白游历徽州 “宁池古道”,过桃源书院,在石墨岭上饮茶品茗,留下“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的诗句,自此石墨茶扬名。至清末民初,由于战乱,茶业逐渐衰落,加上黟山石墨茶手工制作复杂,费时费力,黟山石墨茶也就慢慢淡出人们视线。他父亲李明智,是黟山石墨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为了“复活”黟山石墨茶,2004年,看中了一片山头,便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在海拔 600-1100 米草木繁茂的山上建有机茶园。1000亩山场,从披荆斩棘到满山茶香,足足用了16年。公司始终本着“我们坚持,为您奉上安心好茶”的理念加工、经营,从茶园到茶杯完全按照有机化、标准化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打造,主导品牌“弋江源” 黄山毛峰茶荣获第五届国际茶文化节暨“中绿杯”名优绿茶评比等四项金奖;黟山石墨茶更是分别荣获2014-2015 年北京春茶节神农奖、陆羽奖。2017年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2018年北京国际茶业展 “金奖”。拥有石墨茶发明专利和省级科技成果各1项。2016年度《黟山石墨茶传统制作技艺》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8年被农村农业部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司也跃居为黄山市茶业骨干企业。
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明智也热情和详细向记者们介绍了制茶的工艺。他说,石墨茶以采摘于清明与谷雨之间的鲜叶为原料,“一芽二叶”为主,经手工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头坯、筛分、摊凉、炒二坯、晾置、足烘等十道工序,方可成就“五泡味正醇、八泡有余香”的醇美。“黟山石墨茶”特点是冲泡后外形紧细弯曲带钩,白毫显露。汤色清沏,叶底鲜活匀齐。滋味鲜醇,幽香馨人,回味至佳。同时,他也反复强调“做事就是做人,茶道即人道。”,言语之间,无不流露他对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做好茶的那份坚韧的执着,着实令人深思,令人敬佩。
采访团一行还参观了制茶车间和现场手工炒茶,从李明智父子的介绍和制作展示,深深让记者们感觉到一壶好茶背后包含的传奇故事和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一代一代制茶人艰辛、执着的付出,正是有了他们这些具有匠工精神的人,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更完整的延续下去!
在“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我们也借如此特色好茶诚敬一盅,真挚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衷心祝愿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自产自销之顶级绿色有机“黟山石墨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灿烂的茶文化道路上,更加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