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感”越来越强

时间:2018-01-15 16:52:08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观众在观看机器人的舞蹈表演。
  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摄

在近日举行的最新一届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中国科技公司成为夺人眼球的主角。敏锐的外媒注意到,在约4500家参展厂商中,超过1/4来自中国,其中既有活力四射的新创公司,也有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为此,外媒由衷感慨,CES几乎成为中国科技公司的主场。

近来,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今年的CES向世界传达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讯号或许就是,中国正在走近全球科技舞台中央,成为“科技感”越来越强的最前排“选手”。

令人震撼的阔步发展

2017年9月,微信启动页面的一次“变脸”,引起不少外媒的注意。自2011年面世以来,微信一直将美国航天局的经典之作——一张名为“蓝色弹珠”的地球图片作为启动页面。而在9月25日至28日间,中国卫星风云四号拍摄的地球图像悄然替而代之。

美国“临界点”网站发现,“蓝色弹珠”图像显示的地球画面中心是非洲,而风云四号拍下的卫星云图显示的地球画面中心是中国。随后,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揭晓了微信这次“变脸”的缘由——庆祝中国第二代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卫星取得巨大技术突破。

如外媒所言,微信变换“中国视角”的举动虽小,映射的却是中国科技的阔步向前。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科技创新爆发期,一系列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开花结果,成绩斐然,一次又一次成为外媒争相报道的主角。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的颁发,成为外媒窥探中国科技最前沿发展和最尖端成果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被业内称为中国“火药王”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和与病毒“斗了一辈子”的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们颁发了奖励证书。报道特别强调,王泽山带领团队专注研究火炸药,突破多项世界性瓶颈技术,侯云德则率领团队成功应对近10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

“令人震撼。”奥地利《维也纳报》这样评价中国科技近年来的表现。该报直言,抱怨中国产品质量糟糕、创新意识不足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中国的朋友聚会上,最近的创新成果、最新的手机应用软件成为常被谈论的话题。而在一些城市,电动汽车随处可见,即便是街角的路边摊也可使用手机支付。为此,该报甚至有些担忧地表示,西方国家可能被中国甩在身后,现在是时候直面中国科技带来的震惊了。

同样因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而产生紧迫感的,还有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该网站日前引述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数据称,中国已经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国,占到全球研发领域总支出的20%,仅次于以27%的份额排名第一的美国。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创新体系中确立更接近中心的地位,美国作为全球科技领域领导者的光芒日益暗淡。

华丽转身的背后秘诀

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追随者到领跑者,中国科技完成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在为此惊叹的同时,外媒也在试图寻找中国科技耀眼成功的背后秘诀。

俄新社日前刊文描述了一种趋于常见的现象:在美国完成学业并定居的华裔科学家,在发现中国能够提供大实验室和学术自由后,纷纷回到中国效力,因为这样的工作条件在美国是无法想象的。文章坦言,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资金的价值的确不容小觑,但钱并非一切。“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仰慕学者、赞扬其科技成果的社会氛围”,这种氛围得益于尊重科学、学者以及所有受过教育者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因中国政府的鼓励而更为浓厚。

中国对于科创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也让《福布斯》双周刊网站为之称道。该网站刊文称,近些年来,为了加速从世界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中心的转变,中国采取不少措施,通过一系列政府支持的计划加强人才培养,以推动研发领域的增长。其中,最有名的是启动已近10年的“千人计划”,这一计划为成功申请者提供优惠政策以及启动资金资助,政府还帮助他们建立研究团队和设施,以此鼓励他们在中国发展长期事业。文章称,这一有的放矢的做法吸引了超过5000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回到中国。

还有一些外媒从更为微观的视角寻找中国科技实现“蝶变”的力量源泉。《日本经济新闻》注意到,中国大学每年培养的软件工程师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其能力也在迅速提升。该报引述一项调查结果称,中国有30%的软件工程师每周花10个小时以上用于提升能力,而日本付出同样努力的软件工程师只有2%。该报直言,年轻、充满进取心的软件工程师,令中国科技企业赶超日美同行成为可能。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则认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之外,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思维是中国科技行业突飞猛进的另一秘密武器。该网站刊文归纳了中国科技企业拥有的创新思维:倾向于和其他公司合作,而非竞争;招聘时避免性别歧视等美国公司存在的一些包袱;强调产品的下一次迭代,而不只是满足于目前成功的产品。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各种科技活动的温床,并且可能很快就会作为全球性科技巨头,成为美国硅谷的竞争对手,并且超越后者。

前景可期的科技强国

在习近平主席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世界再次看到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

关于未来,中国科技发展已有清晰目标。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2016年5月30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到2049年时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对此,外媒的判断不谋而合——中国科技创新前景可期。俄罗斯《观点报》报道称,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相当不错,专家学者的数量和质量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全球科技大国,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经济能为科研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这些都让人们相信,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目标切实可行。

“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进一步增加,在创新领域的全球竞争中,中国进一步站稳脚跟。”德国《商报》此前也刊文称,在欧洲专利局前20名申请国家中,中国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从中,中国科技发展的后劲可见一斑。

在一些具体的科技领域,中国的发展势头更让外媒格外看好。

美国咨询公司欧亚集团预测称,2018年,在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领域,中国发挥全球影响力的机会将增多。美国《财富》杂志官网也刊文称,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时代机遇,中国科技企业的硬件环境和人才技术优势不言而喻,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长速度不仅将深刻影响美国的科技巨头,还将决定全球的科技产业格局。

英国《金融时报》称,随着中国科技行业的日益发展,未来会有更多人来中国取经,也将有更多中国模式被复制到海外。英国彭博社也坦言,中国科技早已走出“山寨”,现在反而是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需要“模仿”中国。可以预见,今后,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科技的光芒将越发夺目,“中国创造”的知名度将更加响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15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