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广东之行第二天,习近平为何赴汕头考察

时间:2020-10-14 16:10:26来源: 意大利侨网

10月13日,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已走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五个经济特区。在汕头,总书记考察了见证“百载商埠”历史的小公园开埠区,留下了深刻启示。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汕头考察

请点击或复制浏览器观看视频:http://m.news.cctv.com/2020/10/14/ARTI6IlQchHmRmmqJ7e1gRCM201014.shtml

穿行开埠旧街区 感悟汕头百年史

小公园并不小,它的中心是一座名为“中山纪念亭”的小亭子,以亭子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一条条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形成蔚为壮观的城市街区。这里就是汕头开埠的发祥地,曾经云集数千家店铺商行,见证了当年汕头经济的繁荣。

△中山纪念亭是小公园街区核心地标。(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走进这里的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等地,看历史、问细节、谈开放、听民声。

△开埠文化陈列馆(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是一座三层半的欧陆式建筑。2010年,为纪念汕头开埠150周年,选址于此设立开埠文化陈列馆。

△陈列馆内的开埠文化壁画,高度达4.8米,宽度达4.2米,以素描形式展示了开埠150年间汕头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资料图)

在这里,总书记参观了《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等,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这部《潮音圣经》是韩山师院院长林伦伦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内复制的。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圣经中没有一个汉字,全部用罗马文注释潮州音。(来源于开埠文化陈列馆官网)

△这是汕头市民捐献的手工碾药碗,体现了上世纪30年代汕头制药工业的兴盛。(来源于开埠文化陈列馆官网)

与开埠文化陈列馆隔街相对的,是全国第一个侨批文物馆,由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改建而成。潮汕话将“信”称为“批”,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

△侨批文物馆(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构成“侨批档案”的约17万份侨批中,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其中潮汕侨批就有10万余件。

在侨批文物馆,总书记重点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馆内名为“写批”的主题雕塑(总台央视记者申勇拍摄)

△馆内展览的侨批(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随后,习近平步行到开埠区街区,察看人文历史风貌,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

△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汕头瓶内画(粤派)创作以色彩艳丽和装饰风格著称。(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小公园开埠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开埠区之一,拥有诸多历史文化建筑。街区着力提升潮汕传统“老字号”形象,重点打造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设立陶瓷微书、抽纱、剪纸、玉雕等工作室。这里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旅游的“打卡地”。

△陶瓷微书现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是项目传承人王芝文的作品。(资料图)

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另一个经济特区汕头,追寻历史、致敬侨胞、思考未来。透过1860、1980、2020这三个年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给新时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启迪。

1860年:一城开埠 万家“信史”

1860年,汕头开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汕头呈现“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景象。这里的商埠也从最初的西堤片区不断向东扩展,形成放射型城市格局。这就是如今的小公园开埠区。

△开埠区街区(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透过开埠文化陈列馆的史料,可以看出当年的开埠是国之耻辱、被迫而为。开埠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西方列强早就垂涎三尺。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潮州(汕头)等地被增开为对外通商口岸。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

△汕头开埠以设立潮海关为标志,现已改为海关关史陈列馆。(资料图)

开埠也在客观上加速了潮汕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近代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潮汕人“向海讨生,敢闯敢为”,在风浪之中开辟出人生新途。侨批文物馆里的一封封侨批,起于清代,止于20世纪70年代末,见证了千千万万海外侨胞在外打拼的血汗,更蕴含着他们对故里和亲人的深情。

△视频丨一纸侨批 两地相思——走进汕头侨批文物馆

请点击或复制浏览器观看视频:http://m.news.cctv.com/2020/10/14/ARTI6IlQchHmRmmqJ7e1gRCM201014.shtml

鉴往事,知来者。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这是汕头的开放之路。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正如2018年10月总书记在暨南大学考察时所说:“改革开放有海外侨胞的一份功劳。”

10月13日,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习近平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肯定华侨贡献

请点击或复制浏览器观看视频:http://m.news.cctv.com/2020/10/14/ARTI6IlQchHmRmmqJ7e1gRCM201014.shtml

1980年:以特行特 以侨为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汕头从此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

△汕头素有“华南要冲、岭东门户”之称。(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敢为天下先,不断发展壮大。1982年,正大集团在汕头领取了“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集团。1987年,汕头经济特区响亮提出“24小时审批答复”,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2014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汕头华侨试验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发展平台。

△汕头礐石大桥(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侨乡,是汕头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和显著优势。汕头现有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特区建立以来,华侨华人投资项目达5500个,吸收侨资78.6亿美元。从“特区”到“华侨试验区”,汕头人形容这是“第二次创业”。

△旅泰华侨陈慈黉(1843—1921),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创办的成德学校是粤东地区最早的侨办学校。这是他在汕头的故居。

中国兴办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总书记赴汕头了解特区建设发展情况,关注潮汕侨胞的相关历史,这是最好的支持,也是最大的肯定。

2020年:擦亮“特”区 再次出发

两年多前,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点赞”。在今年10月14日举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也将继续为经济特区“加油”。

2018年10月,习近平在考察广东时曾对汕头等地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汕头港

今年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中国改革开放更是令世界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在新征程上,包括汕头在内的中国经济特区,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独家视频丨汕头开埠区 习近平再谈改革开放

请点击或复制浏览器观看视频:http://m.news.cctv.com/2020/10/14/ARTI6IlQchHmRmmqJ7e1gRCM201014.shtml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编辑丨王继阳

编辑:高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