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生态复杂,中国如何走出海阔天空?

时间:2020-05-27 15:15:05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李双南 马秀秀) 在全球战“疫”中,中国以实际行动逐步树立了乐于助人、乐于合作的形象。但与此同时,国际上一些政客、媒体也借着疫情对中国抹黑,炒作各种阴谋论。如何因应复杂的国际舆论生态,为中国在后疫情时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了亟待“破题”的当务之急。

  中国两会期间的外长记者会上,近七成提问与疫情相关,既有对中国的肯定,也不乏一些尖锐质疑之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国际舆论生态的复杂程度。王毅外长在100分钟里,对一段时间以来某些西方政客对中国的抹黑进行了“总澄清”,对中国外交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总阐述”。用最平静的语气说最硬气的话,在最硬气的立场中又融入“软话语”,尽显中国外交“刚柔并济”的灵活性。

  在应对复杂舆情时,硬的要更硬。对于一些原则问题,王毅寸步不让,例如他直指针对中国的“滥诉”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谈及台湾,他正告美方不要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不要误判14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对于美国,王毅直言不讳地说,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还有一种“政治病毒”也正在美国扩散。

       在应对复杂舆情时,软的要更软。如在谈及中国在全球战疫的角色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时,王毅则不乏温情。如他说,这几个月,中国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行动,并称中国“不是救世主,但愿做及时雨”。谈及中非关系,他说“中非是朋友,更是战友”;谈及中日韩合作,他说“三国民众守望相助,谱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时代新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外发声,核心原则问题当然不能让。”他表示,有张有弛、有硬有软,方为中国面对复杂舆情的应对之道。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有关病毒冠名、病毒起源及抗疫策略的争议,或涂染着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的浓色,或毫不掩饰霸凌甩锅的企图。中国外交官们奋起反击,揭批抹黑中国的谎言与谬误,澄清中国的立场与底线,反被扣上“战狼外交”的帽子。对此,王毅发出明确信息,即中国坚持“是”而抗拒“非”。所谓坚持“是”,即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礼待人,不行霸权;所谓抗拒“非”,即坚持原则骨气,有力回击蓄意中伤。

  在应对复杂舆情时,也要看到抹黑中伤中国的只是少数政客,不可“一棍子打死”。例如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日前就公开表示,美国政府对华的强硬令他联想到“麦卡锡主义”时代。他呼吁了解情况的人站出发声,防止出现可能更加危险的局面。对于美国一些政治势力正在绑架中美关系、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王毅也呼吁两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应当站出来予以制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对记者表示,其实美国仍有深具战略眼光的战略家和对华友好人士,在默默与中国保持各种不同程度的沟通,“两国政府和人民还是要进行接触与交流”。

  在应对复杂舆情时,还要看到将疫情政治化的毕竟只是少数国家的政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分别以英文、法文、德文三种语言录制视频讲话,感谢中国为欧盟抗击疫情提供支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方高度评价中方抗疫积极成果,愿同中方加强信息共享、疫情防控等交流合作,向国际社会发出携手应对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挑战的积极信号。此外,东盟国家高度评价中国为促进国际抗疫合作所做的努力,认为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若超越舆论嘈杂的当下,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向未来延伸,目力之所及,或许便是融合。“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需要深化中国和世界的互动。”赵梅认为,中国当在世界范围内广交朋友,积极做好对外友好工作。

  在建设这条融合之路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外华侨华人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扮演着特殊的中国‘民间大使’角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奕龙告诉记者,无论身在何处,华侨华人都积极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舆论环境正是这变局的组成部分之一。疾风知劲草,中国当有战略定力与耐心,用行动与言说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为中国在国际舆论场赢得一片海阔天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