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4 15:26:47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题:疫情之下的民生关切,中国破题“闯关”施政路线图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阐释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年景下中国如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之困,推动民生“车轮”逆风前行。
在受访学者看来,这份改革开放40年来容量最为精简的施政报告,在特殊之年讲述政府迎难而上的“闯关”施政方向,字里行间展决心,稳信心,聚人心。
疫情之下,生命至上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李克强说,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回顾过去几个月来的中国抗疫征程,“生命至上”,一直被中共执政团队视为最重要的施策“密码”。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本来想是让大家过个好年。现在疫情形势紧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表情凝重地说,“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是次会议,中共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湖北省对所有患者进行集中隔离救治等。
外界随之看到的,是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优先保障医用物资,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生命至上”的价值向度,印刻进中国全力抗疫的历史文本。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中国迅速扩宽施政“轨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
言及此前的抗疫实践,李克强说,这些政策使几亿人受益,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中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短板”不会搁置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曾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在这份延期面世两个半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延续了将查漏洞、补短板的施策方向: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告诉中新社记者,上述内容已传递出官方欲全方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强烈信号:无论是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还是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等,每一项内容清晰列出,一方面表达出政府不会对存在的短板“搁置”,要下定决心去解决、补齐;另一方面还要为未来谋篇布局。
在薛澜看来,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将显性和隐性的风险一并挖出,本身契合着坚持“生命至上”的内在逻辑,与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互为注脚。
守住民生底线,“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在这个特殊年份,如何保障就业和民生?李克强强调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对于困难防御能力较低的中小微企业犹如“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政府鱼贯出台相应对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是当务之急,亦会给未来经济回暖打下重要基础。“渡难关,释放出未来的施策导向。”
比如,中国今年将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李克强说,“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历史上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一般都会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因此,要阻断这一进程,核心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只要就业基本稳定、民生基本稳定、经济主体基本稳定,社会基本盘就可以基本稳定,也就可以阻断这种危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
受访学者注意到,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强调要极力稳定市场主体,解决发展之困,促进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则要给自己施压,“必须真正过紧日子”。
戴焰军认为,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自我增压,向民众交底,无疑将更好地凝聚人心,与市场、民众“同频共振”,合力面对困难与挑战,本身极具指向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