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非常”手记:从“红区”到“议事厅”,当计划终于赶上“变化”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先后拉开大幕,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2个半月的等待后,终于以特殊面貌和我们见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持续之久超出国人预期。进入2月,全国两会能否如期而至成了多数人的疑问,抗疫无疑是中国此间的重中之重。随着大会延期召开的“靴子落地”,这一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还能否举办、何时举办、怎样举办,也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抗疫的重要指标。
春节回武汉过年前,记者已得知将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但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原本计划内的两会半个月的忙碌变成持续近3个月战疫报道,从武汉“红区”到北京的“议事厅”,1000多公里路程几乎耗去2020年的四分之一时间。
当计划终能“赶上”变化,这种无缝切换,也是个人心路由恐慌、茫然到淡定、释然的转变,更是中国经济社会从不确定到确定、从“非常”走向正常的回归。
回京隔离结束后的5月初,记者逐渐投入到两会的准备工作中。在武汉前线抗击疫情的指标性人物中,许多都有着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另一重身份;辗转一个月,与他们又可能在“两会时间”相遇,不免让人恍惚。
记得在“疫”线对部分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做采访时,他们便谈及今年上会提案的初步想法。
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直指,此次疫情让医改中分级诊疗、医疗资源配置等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迫切;香港亚洲医疗集团董事长、香港湖北社团总会会长谢俊明则表示,疫情后,医疗、健康领域将是蓝海市场,如何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拓展健康产业值得深思。
首场委员通道上的首位答问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也是“熟悉身影”之一。不论是方舱医院改建方案的最初商议,还是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权威专家制定救治方案,亦或是多次出现镜头前解读疫情走势,王辰院士几乎出现在武汉抗疫各个重要位置。
社交媒体上曾流传一组王辰刚到武汉和工作数十天后的照片对比,疲惫模样让网友不胜唏嘘。21日站上委员通道,王辰院士明显将自己“整理”了一番,摘掉口罩、染黑白发,笔挺的西装尤显年轻,这或许就是网友们口中“无双国士”精神焕发的模样。
北京友谊宾馆已连续20余年成为全国两会驻地,其古朴的中式风格与近年接待的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全国政协委员极具中国特色的华丽服饰,是最相衬的搭配。
连续三年驻守,这里承载着记者关于全国两会的诸多重要记忆。进入驻地这些天,口罩、消杀、分桌进餐等疫情防控措施已是基本配备,委员、工作人员都早早进入各自角色、各司其职。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大国治理能力的展现和治国思路的延续。中国已经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至暗时刻”并逐渐回到正轨。因疫情延宕的全国两会无疑对所有人而言是特殊、甚至陌生的,但在记者看来,相似的会议程序、熟悉的委员面孔以及往年热门议题的持续关注,让今年这场“非常两会”也显得“一如往常”。
21日中午,准备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开幕会的委员们在友谊宫前的广场集结乘车,回归的华服是这个5月里最好的点缀。来自青海的蒙古族全国政协委员在朋友圈贴出3年来参政议政身着不同服饰的照片,并写道:你好北京,久违了友谊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