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6 17:44:3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中国记“疫”:率先破“疫”,中国如何使出关键三招?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新冠病毒无孔不入。拥有逾14亿人口的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迎“敌”的国家,更是率先制“敌”国家之一。
病毒犹在全球肆虐,人们迫切想要知道该怎么办。回顾中国战“疫”全过程,全力救治、全民防控、全面保障,或是破“疫”关键。
救治之“早”: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第一百场新闻发布会时,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心内科专家张抒扬介绍了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体会。“能够打赢这场战‘疫’,是集体智慧。”她动容道。
她带领的这支队伍是最后撤离武汉的国家医疗队。疫情发生后,中国高层调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4.2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与当地6万多名医务人员并肩投入救治。截至记者发稿时,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4469例,其中79644例治愈出院。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是中国在历次伤病员救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中国专家进一步提出“四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无论与海外留学生在线交流,还是与多国同行分享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总要详述“四早”。在他看来,“中国经验”并非唯一办法,但这一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
若将“四早”比作“战略”,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战术”亮点纷呈。为实现“早隔离”,中国大规模建造“方舱医院”,仅在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就收治患者1.2万余人,实现“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蕴含“治未病”思想的中医药治疗和干预被纳入“四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率队在武汉等地大面积发放通治方“寒湿疫方”,不少患者病情在早期得到控制。
“最大程度提高了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如是说。
防控之“严”:构筑体系有效阻蔓延、防反弹
在新冠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时,中国为何能制止其蔓延?答案之一是: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
防控之“严”,以武汉“封城”为代表。哈佛学者林希虹等人发现,“封城”后仅用一周左右时间,在武汉新冠病毒的有效传染数就从3.88降至1.25。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认为,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至少让70万人逃过一劫。
在此期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严阵以待。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中国政府启动多部委协调工作机制平台。这种联防联控机制层层传导至65万个城乡社区,以近400万名社区工作者为首,严防死守。绝大多数中国人则充分理解防控的必要性,严于律己。
随着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境外疫情输入压力陡升,中国没有悍然“关门”自保,而是筑牢防控体系。以重要国际口岸北京为例。3月16日,曾在抗击“非典”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京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主要接收境外来(返)京人员筛查治疗。医院运行44天,累计筛查2175人。4月16日至今,北京连续实现境外输入和本地病例“双零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全政府、全社会策略”,其成功的联防联控经验值得世界学习借鉴。
保障之“实”:统筹推进防疫两条线、常态化
除上述救治、防控第一线,中国还在疫情斗争另一条战线“科研和物资生产”发力,保障打赢疫情阻击战。
从病毒溯源到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国取得一批切实管用的科技成果。当前在世卫组织官网报备并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肺炎疫苗共有8个,其中一半来自中国研发团队。无论是第一时间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还是将诊疗方案、防控方案译成多语种,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享经验、携手合作。
再看物资生产。疫情初期,一枚口罩难倒无数人。政府兜底采购,企业开足马力,如今中国口罩日产量过亿,不仅缓解国内供需矛盾,更为全球提供重要“战略补给”。3月1日至4月30日,中国出口口罩多达278亿只。
为阻止疫情蔓延,中国经济生活“紧急刹车”,一些“唱衰”老调重弹。但从实际来看,经过全盘统筹,“防控与发展”并非两难。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分析认为“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层在4月即提出“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官方近日发布20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部署相关措施落地见效。
“新冠病毒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世卫组织的最新提醒让人不免忧心。但正如联合国副秘书长洛科克、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中欧论坛创始人大卫·戈塞特等国际人士近期受访时所说,中国抗疫举措堪称典范,传递希望,全人类破“疫”由此也更为从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