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同心战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陈祖辉:守护队友的感控人

时间:2020-03-03 15:24:57来源: 意大利侨网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心,他们虽身在故乡他乡,但却与祖(籍)国休戚与共,为中国抗击疫情捐资捐物,为华人社区乃至当地主流社会提供宝贵防疫经验。中国侨网(ID:qiaowangzhongguo)特别推出“全球华人同心战疫”系列稿件,讲述华侨华人的“战疫”故事,记录华侨华人助力住在国防疫的各种举措。

       大年三十中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陈祖辉接到医院紧急来电,医院要派出一支医疗队赶赴武汉,陈祖辉毫不犹豫报了名。

       迅速收拾好行李、草草吃个晚饭,陈祖辉赶往医院集结。凌晨1:45,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9名队员乘飞机抵达武汉。卸下行李、整理好物资,到达酒店已是五点。

       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年初一紧锣密鼓地筹划排班,年初二中午10:00就赶到了接管的武汉汉口医院呼6病区(原呼吸内科),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半天。

  呼6病区——最难啃的硬骨头

  汉口医院是武汉第一批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其中呼6病区只接收重症患者,全病区有75张重症病床和8张急重症病床(ICU病床),也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医疗队刚接手的时候,所有病床满负荷运转,每位医生手上还有6-10个等待入住的病人。值班医生每48小时两班,每班次6小时(不包括穿、脱防护服的1-2小时),要负责25个重症病床和2个急重症病床。

       “我们面临的是一场‘遭遇战’!

       ”陈祖辉说,汉口医院硬件设施薄弱,分区通道、建筑布局都不完善,一下子又要接收这么多危重症的病人,中心供氧氧压跟不上;另一方面,医疗队和本院医务人员交接仓促,难免出现协调运转不畅的情况。

       这些困难如何克服?用陈祖辉的话来说,只能见招拆招,“分区和通道不规范,我们就做了临时的改造;氧气不够用,我们向社会募集制氧机,甚至还用上了传统的氧气钢瓶,医疗队员推着‘大炮’给病人送氧。”

       如今,医疗队在一线抗“疫”已经一个多月了,呼6病区的状况改善了很多,陈祖辉告诉记者,一周前就已经出现了“床等人”的状态,收治病人人数已经下降到43人。

       “管天管地管空气”的感控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共有9名队员,包括5名医生和4名护理人员,大家分工明确,包括医疗、护理、感控三部分,而陈祖辉主要负责感染控制工作。

       感染控制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排查病区可能存在的、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监管队友的防护措施是否合格,存不存在疏漏。”陈祖辉说,感控人就相当于侦察兵和排雷兵,是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感控人除了要负责出入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要督导“三区两通道”感控规范的执行情况,要参与到病人出入院各个环节,还有很多需要管,比如说要求队员们进入病区后,所有动作都要小心谨慎,防止碰到尖锐物品,身体不能擦挂,动作幅度也不能太大。“说白了就是管天管地管空气。”

       “现在大家对于防护的流程都比较熟悉了,一旦放松下来就很容易出疏漏,我必须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警惕。”陈祖辉说。

       被问及身处抗“疫”一线会不会有害怕的情绪,陈祖辉开玩笑说,“完全没有,我可能是个异类!”他坦言,自己做感控有年头了,凭借丰富的经历和专业的感染防控知识,很有底气。

      “感谢你,我的家人”

      来到武汉一周之后,陈祖辉收到了一个包裹,是妻子寄来的1600个口罩。“打开的那一刻,我心里突然踏实了好多。”

      陈祖辉马上上交口罩,由医疗队来统一调配。“我们最缺的就是N95口罩,每天的消耗实在太大了,这1600个口罩真是雪中送炭,够我们医疗队的队员用上好几天了。”

      谈到妻子对自己的支持,陈祖辉说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她的感激。“我来武汉,她全力支持,一个人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知道我们缺物资,她又马上发动朋友圈的朋友,一起到处找物资。”

      凌晨2:30,陈祖辉独行在回酒店的路上,路灯明亮,路边的一草一木清晰可辨。

      “盏盏灯火是照我回家吗?希望这场战‘疫’能尽快结束,我们都能早日回家……”(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