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共六集,每集涉及三件(组)书法作品,也就是说,我们共有18个表演,这18个表演的位置非常特殊。在节目的整体结构中,最先出现的是表演,之后才进入专家解读,选手互动,全场书写等环节。也就是说,表演必须符合节目主题,必须符合书法作品本身的气质,必须各具特色,这也是导演组在前期筹备中对自我提出的要求。
在18件(组)作品中,导演组采用了舞蹈、武术、戏曲、单人讲述等不同表现形式,力求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态,而采用何种样态,是由书法作品本身的气韵决定的。
例如《李白忆旧游诗卷》的表演中,导演组引入了武术的表演元素。这部书法作品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草书作品,内容为李白的诗作《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部分)。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黄庭坚正处于人生落寞处,他通过书法与李白神交,李白擅舞剑;更为重要的是,黄庭坚的这幅书法作品,长撇大捺,极具力量感和节奏感,这和舞剑的艺术表达方法可以形成对应关系,因此,导演组才决定引入这一元素。
通过舞台设计和音乐,增强艺术感受
在戏剧表演的部分,我们让所有的视觉、听觉元素来服务于内容和主题。在视觉表达上,除了传统的舞台实现方法,我们还借助了AR等技术手段,来构建故事产生的空间;在音乐上,戏剧部分全部采用了原创音乐,这保证了每一个表演都充满了导演组对此书法作品的独特理解。
《中国书法大会》执行总导演田璟媛
例如,在情景表演《〈自叙帖〉・重逢》中,我们以一位现代书法爱好者的读帖感受为主线,带领观众去感受《自叙帖》。根据这个结构,我们设计了三个空间。
“芭蕉夜雨”空间
第一个是:“芭蕉夜雨”。这个空间意向是现代的,是属于表演者所饰演的书法爱好者的。但是,它取自“怀素书蕉”的历史典故。这个空间的构建,在隐喻故事真正的主人公——怀素。
第二个是:“璀璨长安”。为了进一步学习书法,怀素远赴长安。当表演者离开舞台上的桌椅,进入怀素的世界时,我们的舞美也随之进入“璀璨长安”的段落。
第三个是:“墨海翻波”。当表演者完全进入怀素《自叙帖》的书法本体的世界后,一切世俗故事都不再重要。这是一个超越了时间、空间的,永恒的书法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字甚至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草书的气韵。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设计了高度抽象的“墨海”的舞美意向。
第四个部分:重回“芭蕉夜雨”。当表演者梦醒,从怀素的书法世界出来后,仍回到节目开始时的场景。由此,层层递进,首尾呼应,达到节目结构的完整。
在音乐上,我们使音乐参与叙事,并成为与画面、语言同等重要的叙事元素。例如,在《〈自叙帖〉・重逢》中,我们使用了磬的声音,这个声音成为一种召唤,它召唤着表演者进、出《自叙帖》的书法空间,使表演者离开书桌,回到书桌的肢体语言有支点、有依据。
只有当演员的表演、台词、音乐、舞美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形成一个意味隽永的节目,而这正是我们的追求。
培养孩子写书法,从动笔开始
给他一支毛笔,再给他一本字帖。我的孩子今年3岁半,从筹备《中国书法大会》开始,我就会在家里写一些毛笔字。给我带来最大的惊喜是,我家孩子也要跟着写,他认识君子的“君”,是通过《曹全碑》的第一句“君讳全,字景完”来认的,完全是靠看字帖,瞎写着玩儿来学的,但是呈现的风格,可以发现已经受到了《曹全碑》的影响。
所以,要相信孩子对美的感受,要相信他是中国人,他的身体里有书法的基因。给他一本字帖,给他一支毛笔,从动笔开始。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中国书法大会》更多精彩内容:
【如何解决书法作品中的视觉色彩呈现问题?-央视频】
https://yspapp.cn/1e3H
【手机、电脑普及的时代,如何培养孩子写书法的习惯?-央视频】
https://yspapp.cn/1e3I
《中国书法大会》主页:
https://yspapp.cn/n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