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6 09:06:40来源: 意大利侨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密集施工的新阶段,作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温州的施工图是什么样的?在昨天召开的我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发出“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把准“站位南大门、冲刺新高地、打造增长极、构筑大枢纽、当好桥头堡”五大定位,在交通共联、平台共建、产业共兴、科创共用、开放共融、城市共进、民生共享、生态共保、制度共通、活动共办十方面下足功夫,打造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工程,以更大力度书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温州篇章。
交通共联
长三角一体化,首先体现在交通共联。为了全面构筑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大通道,我市将做好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文章。在海港方面,深度参与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分工合作,确保明年实现“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目标,尽快成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重要枢纽港口。在空港方面,以打造面向亚太、通达欧美的大型国际机场和华东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基地为目标,加快机场综合交通中心、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争取机场第二跑道、T3航站楼、通用航空基地尽快开工,加快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在陆港方面,重点围绕构建“521”高铁时空圈,加快“两主一辅”铁路枢纽建设,确保2022年杭温高铁一期建成通车、甬台温高铁开工建设,力争2022年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同步开工、同步推进。在信息港方面,借助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体迁移的东风,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推动智慧物流产业落地发展。同时,结合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快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及长三角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平台共建
携手合作,共赢共利,一张更加深度融合的区域发展新版图浮现眼前。接下来,我市将以承接上海辐射为龙头,推进跨区域重点板块协同发展,走出一条跨区域共建共享新路子——与上海嘉定等地共建“科创飞地”跨区域合作平台,高效承接上海科创资源辐射;与宁波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携手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与台州共建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合作高地,积极开展民营经济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与宁德共建浙南闽北合作发展区,打造省际区域合作标杆,成为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重要枢纽。
科创共用
在长三角区域加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创成为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温州如何跑出协同创新“加速度”?三大举措给出答案——高水平打造创新载体,加快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建好用好国科大、浙大、华中科大温州研究院,加强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科技合作,拓展“技术在上海、转化在温州”合作模式,扩大温沪两地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范围,深化创新券、双创券互通互用;着力培育科技企业,用足用好科创引导基金、社会创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集中扶持一批增长快、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设立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鼓励企业在上海等地设立研发机构,促进科研成果在温转化;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把重大创新项目招引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以核心项目的引进带动整个产业生态链上下游人才的引进,让更多创新人才集聚温州。
开放共融
大开城市之门,打造开放门户,温州将依托地处开放前沿、温商网络发达的优势,努力跻身长三角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行列。在开放平台建设上,积极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争取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加快融入全省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建设。在开放市场共建上,加快建设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做大做强外贸新增长点。在开放通道拓展上,健全大通关协作,建立“一门式”电子通关服务中心,深度参与长三角“单一窗口”跨区域互联互通协作,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口岸通关环境,争取列入“义新欧”等中欧班列节点城市。
民生共享
让全市人民共享一体化高质量的美好生活,这是温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资源共享上,将积极参与共建长三角院校高等教育联盟,支持在温高校与长三角地区重点高校开展合作,引进“双一流”高校来温开办分校,推动上海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在温州快速发展。在医疗服务共联上,重点推进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主动融入长三角知名医疗联合体建设,面向长三角打响“长寿之乡”品牌,探索跨区域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行,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在城市服务共认上,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长三角城市同频共振、信息共享,加强文化场馆联动和服务功能联通,构建法律服务、基层治理等同城化服务圈。比如,牵头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建设联盟,参与长三角地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联盟建设,既输出公共文化品牌,又共享公共文化资源。
制度共通
对温州而言,深度融入长三角必须打通体制机制壁垒,强化改革互动、市场共享、体系共建、要素互通。具体来说就是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强“放管服”改革联动,推进区域政务服务合作,推动共建长三角“一网通办”在线服务体系,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推进标准一体化,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省级试点建设,推进区域标准一体化试点合作,特别是在民生档案数据、商标区域保护、食药安全监管、市场联动执法、要素市场流动等方面要率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结果互认;推进信用一体化,用好温州金改成果,参与建设信用长三角一体化平台,率先推行“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联合奖惩模式,共建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市场体系一体化,依托浙南闽北赣东巨大消费市场,积极打造长三角满意消费城市,培育一批打通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争取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布局温州,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共保
高质量一体化的长三角,必然是美丽绿色的长三角。温州将建立完善“污染联治、生态联保、产业联动”的生态治理体系,合力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主动参与长江流域污染联动治理,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督察“4+N”整改清单,联动打好跨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连云港-温州滨海生态保护带建设,共筑皖南-浙西-浙南生态屏障,参与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在区域协同机制建设中提升生态空间和系统保护效率;积极谋划把温州生态明珠嵌入长三角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瓯江山水诗路文化产业带、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联动打造浙闽边际生态旅游示范区,加速绿色产业崛起。
活动共办
举办重大会议活动,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关注度、影响力的关键一招。温州将在年内重点办好四大主场活动,吸引集聚更多高端资源落户温州——办好国际工业与能源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促进工业和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市场拓展;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让峰会永久落户温州,成为温州招才引智的“金名片”;办好“两个健康”发展论坛,推动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项目在长三角率先复制推广;办好第二届浙江(温州)进口博览会,高水平建好温州进口商品贸易港,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产业共兴
融入长三角,温州的最大优势就是民营经济。如何打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勇担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路者、领跑者?在制度创新上,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创新推出更多突破性、引领性、品牌性创建成果,主动开展民营经济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打造长三角民营经济制度创新策源地。在战略合作上,以加强与上海嘉定等地的战略合作为突破口,加快嘉定工业区、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安亭科技创新港等合作项目建成出效益,推动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产业承接上,积极对接上海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电气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千亿级增加值旅游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加大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力度,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资源外溢。
城市共进
为了变得更加大气、开放、包容、多元,温州将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拓展全市域全方位接轨长三角的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医疗医学、高等教育、综合交通等优势功能,培育创新、商贸、旅游、会展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独特功能;完善城市体系,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推动各城市组团整体转型、协同联动、全面发展,以城带乡,联动推进美丽县城、城镇、乡村的创建,建设更高水平的“五美”新温州;彰显城市文化,深化“温州学”研究,发掘“永嘉学派”精神内核,擦亮“诗画山水、温润之州”城市名片,彰显温州山水、历史、人文和现代都市气息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来源:温州日报)
【洋腔队】“90后”苏丹教师马宋长春教书:这的一切都挺好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王一凡:艺术人生,始于私高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倪霖杰:致青涩青春 畅美好未来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叶珏麟: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梦开始的地方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罗寅啸:感恩母校 让我重拾自信
2024-11-15石表山:梧州市十大好玩景点之首
2024-11-15浙江:让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
2024-11-15温籍旅荷侨领郑贤领慷慨助学:总想尽自己所能去帮一帮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