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通过的这一《决定》 描绘出了2025年温州图景

时间:2019-07-22 08:15:07来源: 意大利侨网

      近日,《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外发布。该《决定》由中共温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

  这是有关温州发展的一次重大决定,关键词是城市。该《决定》全文9000多字,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其中城市一词出现150多次。

  市社科联副主席,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朱康对认为,市委全会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目的,通过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工业化、城市化都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手段,当前温州已处在工业化后期,需要通过推动城市化来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决定》提出,到2025年,温州要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中心城区首位度明显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高等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当中包含了多个指标性的要求:

  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人;

  温州都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开,“一主两副三轴四带”空间格局基本构建,城市化水平达72%;

  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城市经济体系,中心城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45%以上,经济富裕度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两港”“两高”建设全面推进,“521”高铁时空圈和都市区、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两主一辅”铁路枢纽基本建成,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突破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加快建设开放畅达高效领先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至10‰,外贸依存度达30%;

  “两线三片”等亮点区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一批标志性、功能性、特色性项目建成投用,具有温州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系统加快形成。

  优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核心区

  《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城市主中心一体化发展”。

  如何一体化发展?按照《决定》的意见,温州不仅要“加强城市空间战略研究和管理,科学划定城市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城市布局形态,提升城市的通透性,有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还要“破除现有行政区划分割,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拓展环大罗山区域发展空间,构建北跨瓯江与永嘉沿江片一体化发展,南联温瑞平原、飞云江与瑞安组团式发展,向东与洞头、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协同化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体化发展也需要分轻重缓急。

  《决定》要求,优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核心区,对“大拆大整”后城市空间进行全域谋划开发,加快推进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打造最能体现温州核心竞争力、最能彰显温州特色、最能代表现代化水平的城市核心区。加快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发挥城郊片区的传承梯度作用,因地制宜,做精做特,为中心城区发展预留空间。

  与此同时,《决定》还提出要推动中心城区向东面海发展、加强南北副中心建设、打造西部重要发展极。概括起来有“三区一阵地”——

  依托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城市化发展和新城区开发建设,使其成为温州未来都市区发展的重要阵地;

  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加强以乐清湾、瓯江口、洞头列岛等为重点的湾区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加快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统筹瓯江口和洞头规划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打造全省大湾区建设样板区;

  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抓手,重点支持文成、泰顺发挥生态环境、人文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全域旅游、休闲度假、康养体育等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培育和打造特色“旅游小镇”,推动都市区生态功能板块后发崛起,率先成为全省美丽大花园示范区和全国“两山”转化样板区。

  朱康对将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四个城市的市辖区作了一个比较。

  截至2017年底,杭州有10个市辖区,宁波、温州、绍兴,分别是6个、4个、3个。

  从市辖区面积和GDP来看,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分别是8000平方公里、3730平方公里、1311平方公里和2965平方公里。

  市辖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比例,四地分别是48.2%、38.0%、35.8%和10.9%。

  市辖区GDP占全市的比例,四地分别为91.51%、60.8%、58.9%、40.1%。

  市辖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例,四地分别是87%、52.5%、55.3%、32.6%。

  朱康对认为,当前温州城市化发展需要加快“一体化”的步伐,增强市委市政府对于温州市域内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温州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百米见园”

  近年来,温州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有关城市的建设口号,也从“大拆大整”,到“大建大美”,再到“精建精美”。这体现了市民对城市品质的需求,在不断地提升。

  《决定》提出,要以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高铁新城、高教新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瓯江口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滨海新区、瓯江北岸城市新区、温州北高铁枢纽等为核心节点,着力推进城市重点功能板块建设,促进城市布局调整和功能提升。

  以“两线三片”5个市级亮点区块为建设重点,着力开发和改造一批对内认同度高、经得起检验的传世精品之作,使其成为温州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高水平推进七都区块开发建设,加快打造成为环境最美、产业最优、人气最旺的地标性区域。

  《决定》里也出现了不少新概念、新提法——

  树立“城市定制”理念,引进国际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分层分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

  超前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设施网络,注重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留白增绿,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积极培育温州城市特有的文化气质,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推进环大罗山—三垟湿地公园、东海滨海带、瓯江—塘河城市生命带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福地;

  积极推广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百米见园”,着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公园城市”。

  速读·亮点

  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试点,至2022年培育建设10个左右省级未来社区。

  聚焦一江(瓯江)、一河(塘河)、一岛(江心屿)、一路(瓯海大道)、一街区(五马历史街区)等关键节点,加快打造月光经济休闲街区和产业带。

  积极发展夜市、夜景、夜购、夜娱、夜休闲等旅游业态,完善功能布局,多方位刺激休闲消费,塑造24小时生活圈,打造“不夜温州”。

  加快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建设立温州本地航空公司,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增强机场国际国内通达性。

  加速推进杭温高铁一期建设,谋划新建甬台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构建“521”高铁时空圈。

  进一步加密高速公路网,形成“一环一绕九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区域一体的立体交通走廊。加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S+M”网络,加快“七横七纵”城市快速路网建设,重点抓好滨海大道、温瑞大道等快速路项目,健全都市区通勤体系。

  优先规划配套建设教育设施,持续实施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确保全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每年分别增加0.75平方米以上。

  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家政、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完善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物流配送等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加快建设全光纤网络城市,加快城市互联网出口扩容,力争到2022年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5T。(来源:温州都市报)